李蘇平
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更是有著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任務。文言文的教學方式也是獨具特點的,由于大多時候注重了文言文深刻嚴肅的特點,學生學習的興趣度就會隨之降低,覺得刻板枯燥,難以理解,產生退縮、回避的厭學心理。這是形成影響文言文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要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更加豐富的特點,享受古代文化的熏陶,不知不覺的投入到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體會其中的樂趣。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文言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教學效果;教學方法
一、教學難點
從學生的根本思想上開始引導,改變他們對于學習文言文“難于上青天”的看法。根據學生個體學習能力的差異性,給予不同的教學引導和建議。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加強課外閱讀,打實基礎。要通過有吸引力的方式,調節學生的怕難情緒,贏取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迎難而上的決心。
學生課后不愿自主學習難度過大的文言文,那么就要從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開始入手。萬事開頭難,只要老師帶領學生一步一步進入古文的學習,多和學生交流學習,了解學生們的難點問題,理解障礙是哪些方面,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加深理。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多講解引入相關作者故事背景及典故等。
二、認識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古代偉大學者的精神文化產物,學習和傳承好這種珍貴的古代文化是我們的任務。要引導學生認識和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在語文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高中所學習的文言文都是古代文學中經典著作的篇目,它所承載的作者思想以及文學素養都是非常正確的,對于學生的品格都是有啟發和教育引導意義的;其思想價值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教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當今時代因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教師的正確引導可讓學生有效的學習和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和理解;教師自身應具有較深文化修養和專業素養,能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飽含激情,調動學生的情緒,不會讓學生覺得文言文的學習無聊、犯困必備條件,帶領學生體會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道德觀念,對于有不同見解的同學,也可說出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分析分享。想要有效的學習,就要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由于文言文的文中子表述方式與現代的文字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就要利用有趣的方式來防止學生“望而卻步”。但很多文言文在句式也是有一定的韻律的,還有的名句被借鑒到一些樂曲中,還有的包含很多經典故事,有的情景對話很多,就可以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可以尋找文言文的特點,首先讓學生們“想學”,對于難懂的地方再進行詳細解讀。新穎的課堂引入方式,也是好課堂的開始。
三、靈活的教學方法
課堂的教學目的就在于為學生解決疑難雜點,學生和老師課前課后都要做好相關的學習準備,系統的學習。文言文也同樣具有和現在文字相同的語法結構,其區別就在于用更簡潔的表述方法表現出來。在理解文言文的過程中,這是一個常用的理解方法,聯系文字前后關系來判斷詞性,幫助理解詞義。教師再做幾次示范后,運用類似句型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加強訓練。語法結構難易不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強化語法學習對于文言文的重要性,讓學生確立一些語法觀念,耐心講解語法結構。學生所接觸的文言文形式的古文不多,所以建議學生加強課外閱讀,這對文言文的理解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比如中國四大名著就是很好的課外材料。
還有就是對于課后的總結,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步驟,課前預習找難點,課上解決問題,課后就是一個鞏固加強學習和反思的過程。可運用文言文“三步走”來一步一步梳理文言文。第一步,閱讀原文,初步理解;第二步,難字、難詞、難句疏通,借助課堂教學成果,課外資料及注釋等,能理解疑難雜句;第三步,基本能疏通文意,進行翻譯。這是學生及時對課堂知識的積累學習以及對課堂效果的反饋的最好方法。
四、豐富教學資源
文言文的學習資源是非常多的,文言文的學習是古代人文精神傳承的體現,在這個前提下,教師的導向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學習的過程更是老師學習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不斷進行學習和探究,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和教學知識面,盡力擴大教學空間,讓學生學習到更加豐富的知識。
另一方面,開拓更多學習古文的教學方法,獲取資源的方式多種多樣,信手拈來,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開拓學生的視野,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從文字開始,文言文文字的表達形式也和文字的形成和產生有著很大的關系,加深對于文字文化的理解,就是在為文言文的學習打基礎。或者從學習歷史典故以及一些成語故事,其中也包含著很多文言文的知識。要學會利用學習資源,增加課外閱讀,對于文字的敏感性和理解就會慢慢提高。良好的課堂效果也要靠豐富的課堂知識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文言文的教學要抓住學生“想學”的信念,用豐富激情的引導方式,讓學生真正的進入課堂,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關鍵,同樣的課堂學習,利用不同的方法,就會讓教學效果有所改變,把不想學的學生慢慢帶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有所思而得,教學效果就得以體現了。
參考文獻:
【1】吳依煒,《簡析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探討》2016年2期
【2】盧彥穎,《試析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效率》2016年23期
【3】 曹亞,《高中文言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以河南師大附中為例》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