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娟
【摘 要】游戲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的過程。孩子們在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不斷地進步。
【關(guān)鍵詞】學前教育 建構(gòu)游戲 幼兒 基本活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219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課程游戲化便是對這一精神的具體實施方式。在課程游戲化的大環(huán)境下,幼兒園根據(jù)自身的條件開設游戲場地、提供游戲材料,支持、引導、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現(xiàn),最終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戲都對幼兒有益,只有那些高水平的、復雜的游戲才是對幼兒最有益的,而在幼兒園各類游戲中,建構(gòu)游戲因其操作性強、再現(xiàn)生活場景、易發(fā)揮創(chuàng)造想象而深受廣大幼兒的喜歡。其不僅能豐富幼兒感知和主觀體驗,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建構(gòu)技能,還能使幼兒在協(xié)商、謙讓、交換的游戲氛圍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嘗試開拓與創(chuàng)新,體驗成功與挫折,從而實現(xiàn)幼兒個性的和諧全面發(fā)展。現(xiàn)以建構(gòu)游戲為例,從一個個的學習故事中,談談如何在高水平的建構(gòu)游戲中引導幼兒向更高水平發(fā)展。
學習故事一:紙杯也有春天
觀察記錄:搭建游戲又開始了,盡管已經(jīng)言語暗示了很多次“紙杯還能怎么玩?”但是執(zhí)著的孩子們還是讓紙杯保留著它原始的作用——盛東西。看著他們玩了2分鐘,我有點著急了,不管了,我也加入到孩子們的游戲中吧。于是,我默默地在一旁拿起紙杯開始了我的搭建,搭一排圍墻吧。此時,曹齊齊看見了我的搭建,她走到我的身旁靜靜地觀賞著。隨著曹齊齊的圍觀,其他孩子也被吸引了過來,陸浩天說:“老師,你用紙杯干什么呀?”“我在搭圍墻呀,可是我的圍墻有點矮。”聽了我的話,陸浩天、曹齊齊、李玥軒也開始動手搭建圍墻,起先,他們模仿我的搭建軌跡,搭了一排長長的圍墻。這時,陸浩天又說到:“我們想辦法把圍墻搭得高點,老師不會搭,我們幫幫她吧。”這幾個孩子們聽完后,都對紙杯有了不一樣的感情,只見他們輕快地拿起紙杯,試著搭建更高的圍墻。紙杯套紙杯?還是不夠高,再想想。“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施語晨說,“我們可以把它放在紙杯上。”邊說,她邊試著放,看她小心翼翼的模樣,真是替她捏把汗呢,成功啦。原來,把下面一層紙杯靠得近點兒,上面的紙杯可以放在兩個紙杯的中間,這樣搭出的城墻會很高。就這樣,孩子們開始了紙杯的玩耍,幾人合作搭建,不一會兒,就聽到他們說:“這個紙杯比我們的人都高了,我們繼續(xù)往上搭。”
就在不經(jīng)意地轉(zhuǎn)眼間,我看見俞溪瑤小朋友,也在搭建紙杯,她把紙杯口朝上搭,不錯,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就在我在欣賞之時,突然聽到“呼啦”一聲,原來“紙杯城墻”倒了,這下可怎么辦?我的擔心多余了,因為他們又進行了一次搭建,沒有抱怨地開始了。我想下一次可以和孩子一起嘗試著如何搭建不倒的圍墻,繼續(xù)走進紙杯。
觀察分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目標有:動手動腦探索物體和材料,并樂在其中,這次的搭建游戲就是孩子們“歡樂探索”的最好說明。一開始,他們帶著幫我的心情開始了嘗試,從他們拿積木中,“如輕快地拿積木”就能感受到他們的快樂。接著,他們找到了“搭高”的方法,這下,他們更是走進了快樂的王國,都要和“圍墻”比高了。最后,即使圍墻倒了,他們也沒有不開心,而是進行了新一輪的搭建活動。整個搭建活動孩子們都是在快樂中去嘗試、去探索,并且經(jīng)過自己的探索,最終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每個人都獲得了成功的探索體會,我想這樣的探索并不會結(jié)束,因為俞溪瑤小朋友“杯口朝上”的搭建不就是最好的說明嗎?一起期待下次游戲的到來吧!
學習故事二:快樂的游戲
觀察記錄:
鏡頭一:
5位小朋友來到建構(gòu)區(qū)。他們圍在一起商量著。
E說:“我們搭解放軍住的房子吧!”
“好!”大家一致通過。
A說:“我來搭解放軍的武器,我搭個大坦克。”
D說:“我搭小坦克。”
開始行動,B、C和E拿起牛奶箱拼搭長方形的圍墻,B、C豎起兩個長方體盒子,放穩(wěn)了后,E在上面放上一個牛奶箱,做了一扇門。
鏡頭二:
A和D兩人拿了一筐積塑搭起來,五分鐘后A搭了一輛大坦克,D搭了一輛小坦克,他們把坦克放到圍墻上面。又過去拿了一筐管道插塑,A說:“我要搭一把機關(guān)槍。”D說:“我也搭一把槍。”于是兩人忙起來。
鏡頭三:
B說:“我們做一個陷阱吧,敵人來了就會掉下去。”
C說:“好的,我們用塑料回形針吧!”
于是兩人先插了一個大大的圓項鏈,又接插了一個長條,一頭接在圓項鏈上,一頭接在牛奶箱的把手上。
鏡頭四:
A手棒積塑拼搭的造型,跑到圍墻邊上,大聲喊著:“敵人來了,敵人來了。”沒人理他。他接著叫喊:“敵人來了,快來打呀!”C、E跑了過來,大聲喊:“快,快,用槍打他們。”B、D舉起手中的槍“啪啪啪啪啪”對著“敵人”一陣掃射, A把手中的“敵人”往地上一個個扔下,“敵人打死羅,敵人打死羅,哈哈哈!”“哈哈哈!”建構(gòu)區(qū)傳來興奮的笑聲。
觀察分析:《指南》社會領域 人際交往目標2中5~6歲的目標:活動中能與同伴分工合作,能主動發(fā)起活動或在活動中出主意、想辦法。
小朋友能有計劃合作玩游戲。在活動開始前共同商量今天的游戲內(nèi)容,當E提議搭解放軍的房子時,大家欣然同意,A和D則提出搭坦克。隨著游戲的開展,孩子們不斷增加游戲的內(nèi)容,B和C搭陷阱,D和搭E搭槍,無不體現(xiàn)出孩子們的合作意識。
最后A引發(fā)了一個打敵人的游戲,把建構(gòu)游戲轉(zhuǎn)化成角色游戲,前一個主題是《小小兵》,他能把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遷移到游戲中,并吸引其他孩子加入到游戲中去,說明他特別的聰明,想象力很豐富。
孩子們能充分利用各種材料發(fā)揮想象,針對各種材料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合理搭建。用各種牛奶箱搭建房子,用管道插塑插槍,用積塑搭坦克、敵人,用塑料回形針拼接陷阱,符合6~7歲孩子的年齡特點。endprint
在游戲回顧環(huán)節(jié),請這幾位孩子介紹游戲的過程,5位孩子大膽講述,分享他們的成功與快樂,其他孩子認真傾聽。這正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學習故事三: 音樂噴泉
觀察記錄:今年暑假天氣特別炎熱,很多孩子都說自己去玩水了。“打水仗真是太有趣了。”“在水里涼涼的,真舒服。”“水槍游戲我們都很喜歡。”“玩水真開心啊。”當孩子們回憶這一幸福的瞬間都是笑容滿面。水中的世界真是精彩無比。那也是他們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
于是,軒軒就提議:“我們來建造一個噴泉,在教室里建造,好嗎?”大家拍手贊成。“真是太好啦,我們一起搭建吧。”孩子們一致認同這樣的想法。
他們首先看中的材料就是建構(gòu)區(qū)一疊疊的紙杯。把紙杯的底朝上,口朝下,一個個擺放起來,圍成一個圓形。這也是最底下的一層。然后,繼續(xù)往上搭建。搭建第二層的時候,他們把紙杯的口朝上、底放在下面,擺放在第一層紙杯的上面。但是,不一會,紙杯就倒下來了。
于是,孩子們停下手中的搭建項目,思考起來。軒軒和博博拿出紙杯,他們在地板上放了又擺。一遍又一遍,大約3分鐘后。軒軒尖叫起來:大家快來看,我們這樣搭不就可以了嗎?我們搭一個像寶塔一樣的噴泉吧。
小伙伴們又開始忙碌起來。第一層的搭建方式還是跟以前一樣。第二層搭建的紙杯放第一個的時候就找好位置,擺放在兩個紙杯的中間,然后一個個有規(guī)律地擺放下去,圍成一個圓圈。一層又一層地往上搭建,噴泉搭得高高的。大噴泉的旁邊還有小噴泉,噴泉一個接一個連成一片。
孩子們圍著噴泉又唱又跳,他們說:這是一個會唱歌的音樂噴泉。
觀察分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fā)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性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其社會發(fā)展的基本途徑。
其中,目標3指出:1.幼兒敢于嘗試有一定難度的活動和任務。2.幼兒能夠主動承擔任務,遇到困難能夠堅持而不輕易求助。
噴泉的建構(gòu)過程中孩子們遇到了困難。第一次搭建第一層以后,第二層疊上去就倒了下來。他們并沒有輕言放棄。孩子們又用紙杯搭建,開始嘗試起來。因為紙杯比較輕,所以容易倒掉。底朝上、口朝下,就是這樣一種搭建的方式是經(jīng)過他們無數(shù)次的實踐經(jīng)驗而得來的。第二層紙杯在搭建的時候要放在第一層兩個紙杯的中間,這樣比較牢固。
游戲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的過程。孩子們在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不斷地進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