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是一個公開透明的輿論角斗場,在這里充斥著各種有強烈發言欲望的新時代學生。在自由公開的網絡環境下,學生們爭先恐后的想在其中占據一席之地,獲得更多的關注度,這一現象所引發的問題已經給高校的思政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而在高職院校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036-02
一、高職思政工作的困境
新媒體時代,是指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新媒體時代具有承載海量信息、傳播碎片化信息以及環境虛擬化的特點。它推動著人類有史以來最迅猛的社會變革,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加強國家、社會組織與個人的互聯互通,也深刻地改變著信息傳遞的方式,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溝通方式,同時也改變了高職院校思政課的環境和土壤,為其帶來了一系列挑戰。
金秋九月,第一批00后即將踏入各高校開始自己的大學生活,新一代大學生的特點較為突出,比如在思想和行動方面追求個性張揚,但自我抗壓能力不足;規則意識較為強烈,崇尚公平公正,但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故而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增強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多的體現學生的個體價值,讓學生感到被尊重、被重視。
1.新媒體時代的言論自由權被濫用
今年7月,“周口女童編造遭教師強奸案”引發各界熱議。事件一出,輿論幾乎一邊倒的幫助女童何某聲討,謾罵涉案教師、發布了該教師工作照,甚至指責教師行業和我國的教育制度。隨后,在當地警方展開的女童系故意編造該事件的調查后,眾人又紛紛將女童何某推到風口浪尖,并進行了人格、地域攻擊......近些年來,在新媒體社交平臺上出現的多數類似事件均是由對言論自由的肆意應用引發的。
從該事件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我們不難推測,涉及的網民大多為年輕人,其中青年學生占多數。該群體往往急于發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事件的真相,將“言論自由權”當作自己的保護傘,加之新媒體的輿論引導,常常會出現言論武斷,甚至無端攻擊。
2.高職學生價值觀構建不夠完善
新媒體時代的網絡行為自由度較高,大多可以較為自由的發表言論。作為高職學生,易于感情用事,發表過激言論或做出過激行為。
3.學生對思政教育存在刻板印象
青年學生的思想狀態較為復雜,不受某種固定價值觀的長期影響。新一代高職生政治意識薄弱,對思想政治教育簡單的理解成初高中政治課本以及《新聞聯播》,對傳統說教式的政治教育存在排斥心理,加之大學生在此年齡階段常出現的逆反心理等因素的共同影響,直接阻礙了對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職思政工作的改革與突破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現狀是復雜的,價值觀是多元的,沒有一種固定的價值觀是能夠長期影響年輕人的。這代表著高校思政工作要在原先的模式中加入更多符合新一代學生的思維模式。
1.將課堂教學與學生日常修養緊密連接。
思政課的目標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更好的修養,有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人生觀。思政教學改革非一蹴而就,需要在課上和課下共同完成實現的,教師不光在課堂上講授,更應該重視學生課下素質,即學生在日常生活狀態下的綜合素質。對此,可以通過引導高職院校的學生結合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為參考模版,嚴格要求自己,對照教育內容時刻要求自己向著正確發展的道路提升自我,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其中,注意學生日常行為方式是否合理。
2.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從網絡上獲取信息的速度較快,但網絡上的信息多為未經整合的碎片化信息,這使得高職學生不可避免的發表消極甚至較為極端的言論,從而對他人以及自身的合法權益構成危害。作為高職院校的思政課老師更是應當及時關注此類信息,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出現消極想法、發表極端言論的學生進行及時的疏導和排解,此外,在日常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應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加入相關法律知識,將法律教學作為思政課教學的主要板塊,這樣能有效的提高思政課的實用性,使學生從中獲益。
3.課堂上發揮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傳統的思政課堂中,多為教師在占主導地位的,學生處于被動灌輸的地位,很少參與到課堂中去的。在新媒體環境下,我們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師的正確引導作用。例如,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讓學生自主預習,在課堂中提出問題,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新媒體環境下,教師也可以采用一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典型視頻,在思政課堂中,讓學生觀看視頻,課后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也可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教師的教學方式建言獻策。教師可以大膽創新,讓學生提前開展自主預習,在課堂開始的前幾分鐘,安排學生先進行講解課本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4.教學手段現代化。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必須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思政課的教學目標結合起來,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自己制作課件,采用的是多媒體的教學。教師要充分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這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間的關系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5.考核方式多樣化。
思政課多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單純靠學生的死記硬背就能夠得高分。思政課應當緊跟時代步伐,將考試逐漸過渡到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對于考試可以分為開、閉相結合的方式。形成多種考核方式,例如將課堂的出勤情況、課堂與教師的互動情況、課堂前期的講解情況、社會實踐的參與情況共同納入到思政考核內容中。此外,還可以設置開放性試題,讓高職院校的學生有發揮想象的余地,允許學生追求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新媒體環境下,可以采取開發一些手機APP進行學習和考試,對知識點的掌握也是比較全面的。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Z],教社政,2014
[2]柴楠 劉要悟,基于社會關系理論視角的師生關系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2
[3]張坤晶,論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J],職教通訊,2016
作者簡介:戴悅(1990-),女,漢,江蘇鹽城,助教,碩士研究生,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法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