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淑靜
【摘要】隨著新課程、新課標的不斷地推廣,外語教學一改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應該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有效性涉及方方面面,而且方法有很多,我們更應該努力地進行研究,想出更多有效的方法來提高我們課堂的高效性,使我們的學生在有限的課堂里盡可能地學到很多的知識。
【關鍵詞】合作學習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055-02
農村學校大多地處偏遠地區,受地域環境限制較大,交通不便利,環境較為閉塞,外出交流學習機會較少。尤其是與那些掌握著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教學手段的城市、學校之間的溝通機會更是少之又少。而農村中學生的英語思維和英語能力養成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英語老師從實際出發,打造英語的高效課堂。
一、發揮好引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課堂導入是中學英語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雖然占用時間短,但卻有著“牽牛鼻子”的功效。目前由于任課老師普遍對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教學活動中要么不采用任何導入方法,要么導入方法簡單粗暴,或者是針對性差,致使農村中學學習積極性不斷下降,影響了英語整體教學成績的提升。巧妙而恰當的課堂導入能夠先聲奪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把學生逐步引入英語課堂教學的主題,使學生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英語課堂的學習中來。
二、加強課前預習是初中英語教學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
課前預習作為學生學習常規之一,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首要環節。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預習是一種學習的心理準備過程。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培養學生預習習慣和提高預習能力正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英語知識是連續的、不間斷的,新舊英語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特點決定了英語學習是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預習,在新課程新理念下應賦予新的生命。它作為課堂教學前一種學習者獨立自主的探索學習活動,不僅僅是讓學生做好了學習的心理準備,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索過程中,獲得重要的英語知識與學習經驗以及基本的英語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學會運用英語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英語問題,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三、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初中英語教學的生活化
所謂英語教學生活化主要是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情境,將英語的教學學習過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充分體現英語“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鮮明特征,讓學生學會用相關的英語知識去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簡單交際中去。
由于學生對周邊的生活環境和事物非常熟悉,擁有更多的實踐操作的機會,因此對于英語的學習自然而然的就會提起興趣,學生能從生活周圍去發現英語、學習英語,并且將英語知識應用于生活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深入貫徹學以致用的教學思想,幫助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和其他各方面的全面發展。例如,我的英語教學要求學生在學完簡單的口語之后,學生通過課下的英語交流實踐活動,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并熟練的記憶。要想達到如此效果,就要做到充分利用實物、圖片教具或簡筆畫,誘導學生動口、動耳、動手、動腦,去積極地吸收語言信息,然后進行語言交際活動。教師還應盡可能地設計些游戲、猜謎等活動,并讓學生扮演角色,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充分的展示。
四、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根據美國緬因州國家實驗室研究的“學習金字塔理論”,我們可以知道,同樣的學習內容,由教師完全進行講授,兩周后學生對所教內容的記憶平均率不足10%;由學生進行討論,記憶平均率可達50%;由學生進行實踐,記憶平均率可達75%;由學生教別人,記憶平均率則可達90%。因此,放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是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不可缺少的環節。
五、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高效課堂催化劑
運用多媒體教學首先減少了粉筆的使用,有益于教師的身體健康,而且使用課件展示學習內容,在多媒體上的字體可以更大更清晰,有利于學生的觀看,對于有些視力較差的同學有更大的好處。同時,多媒體教學中還可以加入圖片和音頻甚至影頻等,更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起無聲,無色的黑白平面教學自然更有優勢。甚至有的同學上課記不完筆記時,課下可以把教學課件拷貝下去,回家后仔細琢磨。
以上幾點只是我個人在長期的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的一些嘗試。課堂有效性涉及方方面面,而且方法有很多,我們更應該努力地進行研究,想出更多有效的方法來提高我們課堂的高效性,使我們的學生在有限的課堂里盡可能地學到很多的知識。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針對學生情況靈活應用,因材施教,具體學生具體分析,方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學有所得,真正從學習當中獲得樂趣。簡言之,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關鍵取決于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行為水平。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以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魏書生.《好學生 好學法》,2008年版.
[2] 周軍.《教學策略》,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3] 施良方.《學習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