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要】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使用價值對于上市公司的利益相關者而言至關重要。但目前國內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卻存在若干問題,導致財務信息使用價值受到影響。本文提出影響財務信息使用價值的兩個因素,分別是會計人員的信息意識和會計人員的會計專業能力。在此基礎上,對并通過研究分析提出導致兩個因素呈現不良趨勢的根本原因,最終根據其原因提出可操作的解決對策,使其能從根本上改善兩個因素現狀,避免財務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提高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使用價值。
【關鍵詞】財務信息 信息意識 會計專業能力 會計準則 學科建設
0引言
本文中的財務信息特指由財務報告作為載體而呈現出來的信息。財務報告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以及起輔助說明作用的附注。因此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使用價值如何,就取決于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附件等的內容是如何編制完成的。為此,本文將從財務信息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人手,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決策,以提高財務信息的使用價值。
1影響上市公司財務信息使用價值的因素
1.1會計人員的信息意識
會計人員的信息意識指當遇到陌生的經濟業務時,能夠根據會計準則,積極主動地判斷分析業務的性質,最終找到合理處理該項業務的方法。作為一名會計人員,對于信息本身就應具備相當的敏感程度。他們在工作時應該具備一種隨時將自己處理的各項事務與信息質量相聯系的狀態。因此,會計人員的信息意識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會計信息本身的質量狀況。
1.2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
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是會計人員能否具備良好的會計信息意識,以及能否制定出符合企業會計制度的保證。會計人員專業能力高將有利于會計人員正確處理日常業務,培養良好的信息意識,從專業的角度分析公司財務狀況,提出合理意見,有利于會計人員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依據會計準則,制定出合理的企業會計制度。
2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信息中存在的問題
2.1形式大于實質,表內項目缺少有效安排
我國會計人員在編制財務報表時,過度依賴“模版”、一味地將賬面數據過入到現成模版中對應的項目內等做法,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樣做的結果是,報表冗長,視覺上也缺乏清晰可辨性,讓報表使用者感受不佳,因而影響報表的使用價值。例如:表1是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中的部分項目。其中“短期借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等三個項目的數據欄為空格,因此可以確定,本年內,并無涉及該三類項目的業務發生,也無涉及該三個項目的事項需要說明。然而該公司卻將這三個項目均予以保留。由此不難看出,這樣的報表顯然使得報表的篇幅無謂地變得冗長,同時還會影響到報表閱讀者對報表內容的
2.2附注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相符
充分披露是財務信息披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原則,附注的編制正體現了對這一原則的貫徹。然而現實中,許多公司的財務人員卻對此認識不足,因而也就忽視了附注內容的重要性,導致在附注的編制過程中出現不應有的差錯。下表2是江南重工附注(六)中的內容,從中可看到該公司的存貨有在產品,原材料,材料采購,產成品,但卻獨獨缺了“低值易耗品”項目。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讓人對報表的數據產生懷疑。
3存在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
我國會計學科本身諸多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導致前述問題的根本原因。以下從會計學科的引進、研究等兩個方面分別加以論述。
3.1學科知識重引進輕消化
中國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與會計人員教育有關的學科已經有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類,其中還分為7個一級學科和30個二級學科,可見種類繁多。引進學科并沒有任何壞處,但是在當下學科引進后其發展方向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今的業內人士舍本求末,過分重視引進的數量,卻忽略了該如何將引進的學科真正意義上地消化和吸收,并將其轉化為中文予以傳播。
3.2學科研究與實務脫節
會計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就更要求教育人士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樹立研究聯系實務的理念,但是由于國內學科建設理念落后,高校的教師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理念,或受學校條件的限制無法實現,這就使得高校學科研究與實務脫節。
4改善財務信息使用價值的對策
4.1平衡學科引進與消化,力求可持續發展
與時俱進,才能保證學科的先進性,因此要不斷學習先進文化,不斷引進高端、優秀學科,多樣化的學科才能有利于我國高校會計學科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才能更有利于我國會計人員人才的培養。在引進學科的同時,要對其內涵進行詳細地了解,消化,切不可急于求成,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將其引進高校,這樣的引進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4.2學科研究聯系實務,打造實務性科研
學科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實務,必須樹立學科研究聯系實務的理念,在這樣的理念下,受培養的會計人員才能不會成為理論的巨人,行動的矮人,才能快速地把自身所學運用到實際中去,實際操作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在強化理論的同時,必須及時彌補客觀條件,強化硬件設施,為教師提供實務性操作教學的條件,為會計人員的學習創造良好環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