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針對現今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構建了一種以SPOC為基礎的全新的計算機課程內容體系,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優質的網絡學習環境。發現以SPOC為基礎的大學計算機教學模式對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明顯優勢。
【關鍵詞】SPOC 計算機基礎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243-02
SPOC是指通過網絡在線的授課模式對在校生進行課程教育。作為在校大學生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SPOC平臺靈活自由,可以根據學生自身需要進行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內容的選擇。基于SPOC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有助于為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和豐富的信息,享用更多的便捷資源。這種教學模式在社會上得到了極大的認可。基于SPOC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集中的在計算機專業領域了解新興計算機技術新,補充計算機知識體系[1]。
一、基于SPOC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分析
當今社會對網絡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相應的對大學計算機課程的體系的構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大學計算機課程內容必須進行實質性變更,才能真正為社會輸送社會所需的人才。要對大學計算機課程內容分層次的進行劃分和深度設計,根據學生的基礎,學科以及社會需求進行分類,設定不同的課程深度,創新和拓展課程內容。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的基本構建思路包括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兩個部分[2]。一是要積極構建基于SPOC的授課內容體系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授課的內容,要針對計算機的問題求解、計算機軟硬件平臺、網絡平臺、程序設計等多個模塊進行分類教學,授課內容的重難點要有所區別[3]。二是要創新以SPOC為基礎的大學計算機實踐教學體系,利用相應的SPOC核心實驗平臺,進行明確實驗內容和目的的虛擬實驗和操作練習。并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實驗所設計完成實驗報告。具體內容劃分如表1所示。
如表所示,要對教學內容和實踐內容進行細化探究,同時,在課后利用布置作業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偏重于軟件的操作訓練,使學生可以在課下完成操作訓練并在SPOC平臺進行提交,教師在平臺進行審閱和批改后在課上集中進行點評和解析。以便節省課內時間同時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分組并分配任務。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要參與問題的探究活動,成員之間相互交流,達到共同提高學習目的。最后,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評價人可以是教師和同學。
二、基于SPOC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探討
教師要積極建立網絡學習平臺供學生課前學習和互動交流,以便提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資源,并根據課程教學需求利用SPOC進行授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分組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教師指定的學習任務和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和探究,促進學生帶著問題去了解學習內容,在課程結束后對課上內容的收獲或疑惑進行記錄和總結,并積極在SPOC平臺進行交流分享,積極實踐和練習以便鞏固課上學習內容。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與教師以及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更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實踐活動的目的在于通過開展問題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完成相關知識的內化。在授課過程中提出難度適中的問題,鼓勵學生獨立的進行分析和解決,以達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難度相對較大的問題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和討論學習,以促進成員之間交流協作,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本文提出將SPOC模式引入實際授課中,通過這種先進的教學模式,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結束語
在如今SPOC浪潮席卷全球的社會背景下,創建復合自己學校特色的。積極創建基于SPOC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勇于抓住機遇并勇敢地迎接挑戰。共建基于SPOC的全新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體系,提出了切合實際可行的反轉課堂實施方案,深入的對基于SPOC的計算機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探討和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方,曾超,衛張亮.探析案例教學法在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應用中的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26):189-191.
[2]羅麗蘋,李相勇,賈巍.基于"SPOC+微課+BYOD"的翻轉課堂設計與應用——以《大學計算機基礎》公共課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2(8).
[3]宮潔,朱瑩澤,劉長勇.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電子測試,2017(1):127-128.
作者簡介:賀令亞(1981-),男,漢族,湖南邵陽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網絡安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