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萍
摘要: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走進課堂,使常規的課堂教學如虎添翼,尤其是在農村學校教學中更為顯著。教學中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又能提高學習興趣、啟動聯想思維,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同時也極大地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多媒體如何有效扶助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談幾點心得。
關鍵詞:多媒體輔助;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策略芻議
多媒體技術是語文學科教育的重要輔助手段,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充分體現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筆者結合自己在高廟堡小學從事多年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所積累的經驗,談幾點體會。
一、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
不難發現,語文是一門情感性很強的學科,語文課文大多數選的是文質兼美、情意共融的文章,其教學手段自然要借助于情感上的激發和熏陶。因此多媒體技術的跨時空、跨地域的教育功能,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例如《鳥的天堂》這一課,對我們張家口地區來講,學生們對于南國風光知之甚少。因此,我借助多媒體的優勢,通過多場景多角度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和巴金爺爺一同到“鳥的天堂”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隨著畫面的出現,音樂的響起,播音員的配文朗誦,學生的興致油然而生。他們時而被“鳥的天堂”那幽靜的環境所陶醉,時而為船槳那有節奏的劃水聲而欣喜時而為榕樹的繁茂的姿態的獨特而驚嘆,時而為鳥兒的繁多而稱奇。多媒體的使用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完全把學生帶到了那美麗的南國,使他們看到了從沒有看到的景色,從而有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
二、有助于突破重難點
教學實踐證明,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巨大作用。因此,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展示一些與內容相關的畫面,設置一些與內容音樂,提出一些與內容相關的問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從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教學,本課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其教學難點是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重點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從而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為了突破難點,我應用多媒體演示一幅人來人往的“橋”的圖畫,并設問“你是怎么理解橋的,又是怎么理解生命橋的?”啟發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等到讀懂課文之后,讓學生把通過讀課文體會到的“生命橋”的含義與課前自己的理解進行對比。這樣學生更很容易理解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愛心橋、是血脈橋、是親情橋、是生命的火種得以繼續燃燒的橋。 在引導學生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時,我應用信息技術實現課內外結合,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材料,豐富李博士與臺灣青年的人物形象,幫助學生深入體會了李博士與臺灣青年的高尚品質。
三、有助于培養思維能力
1.提高審美能力
語文不僅僅是文化的語文,更是科學的、美妙的語文,無不昭示著語文是一門美的學科。因此,把語文課文中的美的形象事物通過課件展示出來,讓學生感知審美對象,產生審美情感,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如教學《雷雨》運用課件再現雷雨傾盆而下的情景,逼真的聲響效果再現驚天動地的雷聲,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如教學《黃山奇松》,運用課件展示讓學生領略迎客松之遒勁,勁客松之挺拔,送客松之蟠曲,給學生帶來奇妙的感受。
2.激發想像能力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此,在進行寫活訓練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后,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讓學生憑借美妙的旋律想象“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寫出自己游桂林的感受。也可以選擇播放一段沉重的音樂,讓學生憑借沉重的音樂想像“若桂林山水遭到環境污染”的景象,寫出自己的想法。這種大膽的設計,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寫話興趣,久而久之,學生的想像思維和創新意識也會不斷提高。
四、有助于擴大知識視野
眾所周知,教育網站上還存儲了大量的學習信息、習題講解、疑難解答和優秀教案等內容,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隨之改變。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如何把“信息”化為“知識”,把“智能”化為“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品質。我在執教《圓明園的毀滅》時,讓學生查閱了圓明園過去的輝煌歷史,找尋圓明園被燒毀時的情景片。讓學生收集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與侵略國簽訂的諸多不平等的條約。這樣讓學生更多的了解我們祖國的過去。同時還收集了祖國現在的輝煌成就。當學生看到收集的中國滄桑歲月資料,他們難過,氣憤。此時學生學課文就簡單、透徹了。
五、有助于激發寫作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教者不難發現有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三言兩語,且病句錯字連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視聽媒體創設情景,強化學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教師節前,我讓學生給自己喜歡的老師寫一封信,表達對老師教育之恩的感激之情。這篇作文比較好寫,但學生容易寫空話、套話,或者寫一些司空見慣的補課呀看病呀這類題材。為此,安排在《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樂曲聲中,讓學生看剪輯的影視資料《山村教師》《燭光里的媽媽》《一個也不能少》等,那樸實而真摯感人的畫面及凄婉動人的音樂強烈地沖擊著學生的感官,老師平時對他們關愛的細節也都一一地展現出來。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完全進入角色,紛紛拿起筆,將心中對老師的愛盡情地寫出來。經過這樣將間接經驗內化為直接經驗和表象的做法,及大地豐富了寫作素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信息技術運用得恰當,的確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從而拓寬語文學習資源,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科教學效率,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雖然身處課堂小天地,卻在學習天地大語文”的奇妙與快樂,非常有助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