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摘要】“微”學習已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青睞,“微課”作為“微”學習的有效支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被廣泛運用。本文就“微課”有效指引學生自主學習、指點學生解讀文本、指導學生拓展學習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不斷優化初中語文常態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微課”;內涵路徑;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合理應用“微課”模式,能有效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能多方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有效運用“微課”談幾點拙見。
一、“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內涵
國內“微課”專家胡鐵生老師做如此定義:“按照新課程標準以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展開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結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微課”就是根據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內容、重難點、資源、班級的不同,設計出短小精悍的視頻,時間往往是5—10分鐘,它可以是課文疑難、問題導讀、片段鑒賞,也可以是背景資料、讀寫生成、閱讀檢測等,相對于其他的多媒體而言,具有精巧、細致、具體、情景化的特點。
二、“微課”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路徑
(一)運用“微課”指引學生自主學習
“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常常利用“微課”具有明確的主題和通俗易懂、短小簡明的特點,循序漸進地指引學生走向知識,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語文的習慣,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課前的預習性學習和課后的釋疑解惑。
課前的預習性學習。如果讓學生自己預習,大多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沒有方向性,哪些是該預習的,哪些是該思考的,學生弄不清方向;二是沒有針對性,學生往往拿著資料書照搬照抄,分不清主次。鑒于此,我設計了“運用批注做好語文預習”的微課,主要有兩個板塊:一是分析預習的誤區;二是批注的定義和如何做批注預習。重點放在預習批注點的選擇上,有字詞(疊詞、動詞、形容詞等),有句段(運用了修辭方法、描寫方法等的句子或哲理句、質疑處等),有標點(破折號、省略號、感嘆號等),以及怎樣做預習批注。試舉一例,以作說明: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春》)【批注】“偷偷地”突出小草不經意間破土而出;“嫩嫩的”突出小草質地柔嫩;“綠綠的”突出小草的顏色。
課后的復習性學習。中考復習要求對各類信息做全面的分析篩選工作,我在畢業班教學中圍繞中考試卷的“積累與運用”“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和“作文”四大板塊,設計了“中考語文微課堂”系列課程,主要包括內容解讀、考點分析、典型例題和練習四個部分。譬如在“病句的辨析與修改”微課中,我把涉及的語言毛病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1)語序不當;(2)搭配不當;(3)成分殘缺或贅余;(4)結構混亂;(5)表意不明;(6)不合邏輯等。通過對此進行針對性訓練,讓學生摸索規律,培養語感。
(二)運用“微課”指點學生課堂學習
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文本解讀”,如何避免“淺讀”“偏讀”和“誤讀”的情況,如何做到正確、深入、有創意地解讀文本呢?我在教學中利用“微課”形象、生動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利用“微課”,把握文章主旨。文章主旨是指文本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許多學生在閱讀文本時,胡子眉毛一把抓,費了很長時間從頭讀到尾,最后竟不知文中所言為何事。此時就需要利用“微課”進行梳理和點化。比如《秋天的懷念》的微課,我設計了三個環節:
片頭:這篇文章標題中的“秋天”兩字去掉好嗎?為什么?
正文講解:學生結合課文明確不好。因為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1)“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2)“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征性;(3)“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征。
練習:1.母親堅持讓我看秋天菊花的目的是什么?學生有了前面的鋪墊和討論,自然就選出:鼓勵“我”學習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
利用“微課”,感悟文本審美元素。不少學生對詩歌鑒賞中的意象和意境這兩個概念比較糾結,我設計了“意象可以‘數出來,意境可以‘悟出來”的微課。主要從文學審美的角度指出了二者的不同:
1.內容不同:寫入詩歌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已經附著了詩人的主觀認識和情感(即“意”)。意境則不同,它是文學作品所描繪的客觀圖景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2.范圍不同:意象往往可以用數量的多少來統計,屬于個體觀念,而意境則是一個整體觀念。
3.獲得不同:意象可以直接從作品中獲得,也就是完全可以直接“數”出來;而意境則需要“悟”才能獲得,并以《天凈沙·秋思》為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孤村、寒鴉等落寞景物中想象秋天的景色,體會古詩的意境。
(三)運用“微課”指導學生拓展學習
初中語文的拓展學習要立足課本,由此及彼,觸類旁通,拓展閱讀能力。我在學生完成了整體閱讀后,設計了“學習選材及組織材料的方法”的微課,主要有三個板塊:
1.分析材料特點。速讀文本,討論交流:這樣一件小的事件,作者又是如何布局安排情節的呢?
2.體會詳略安排。設問:(1)在文本中,主要寫了“我”邁步下懸崖,同學們看著重寫了第幾步,為什么要寫這一步?(2)討論交流體會作者是如何對“第一步”進行描寫的?(3)總結寫法:結合文本,小組討論總結寫作敘事體悟類文章的寫作方法。明確:(1)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小事件;(2)合理安排故事情節;(3)根據表達主旨需要確定寫作重點;(4)運用準確的詞語和多種寫作手法對重點部分進行細致描寫。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微課”,讓學生在形象、趣味、生動化的氛圍中感受文本的語言和思想情感,促進初中語文教學常態的優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