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金鳳
【摘要】初中古詩文閱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論述了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課程目標分析,概述了初中語文古詩文閱讀教學內容以及具體過程。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文閱讀;教學過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古詩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老大難問題,學生文言基礎知識相對較差且古詩文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為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效提高初中語文古詩文閱讀教學效果是目前語文閱讀教學研究和探索的主要內容。
一、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課程目標分析
信息技術環境下,古詩文閱讀教學也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信息技術作為促進語文教學實踐的重要手段,有效地促進了古詩文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和進步,充分發揮其圖文并茂的優勢,為古詩文教學營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并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和無限的學習資源。新課程標準一再強調語文課程是致力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的綜合課程,古詩文閱讀教學是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文言文運用和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古詩文素養,使得學生獲得全面有效的進步和發展。課程基本理念是培養全體學生的文言文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弘揚中華燦爛文化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道德品質,在含義深刻的古詩文學習和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于祖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熱愛之情。
基于以上一些教學理念和實際考慮,初中語文古詩閱讀教學目標可以包含以下幾點:
(一)以課程目標三維度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新課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確定了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對于古詩文閱讀教學來說,也應當以這三個方面為主要依據,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在古詩文閱讀教學實踐中,三維目標的設定沒有主次之分,在實踐中應該最大限度地做到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要求在掌握扎實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自我實踐和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綜合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程目標下的古詩文學習,不是單純地知識灌輸和接受過程,而是一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習的過程的體驗和感悟以及學習后學生的自我總結和反饋。第一次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放到課程目標之中,注重學生道德品質和情感態度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得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能夠正確面對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挫折,并具有解決、克服困難和挫折的決心以及勇氣。
(二)使得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拓展知識面
使學生能夠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適當拓寬學習古詩文閱讀和學習的內容和類型是新課標準對于古詩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初中階段學生應該閱讀400萬字以上的課外內容,其中古詩文是一大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于古詩文的關注逐漸下降,但是,對于知識面的要求卻在不斷增加,現代社會需要的能夠達到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學會瀏覽和閱讀是現代社會人才自我成長和發展的基本要求,利用現代化的學習手段和學習設備,能夠自主選擇有意義、有價值的學習古詩文閱讀內容是初中階段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網絡體系,并逐漸轉換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是語文古詩文閱讀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
二、初中語文古詩文閱讀教學的內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古詩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斷增加,已經成為閱讀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現代社會人才而言,在文言文知識與能力方面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之處。
教師按照語文、文化以及審美三個劃分標準,將初中語文古詩文主要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常見的包括有送別詩、邊塞詩等。由于學生原有的知識貯備和語言積累程度不同,使得教師在進行古詩文教學時所采用的教學手段也不盡相同,結合心理學專業知識,針對古詩文教學中的理解性知識、記憶性知識以及程序性知識等內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記憶性知識主要是依靠學生記憶為主,教師要嚴格督促學生及時復習和歸納,而對于一些諸如詞類活用在內的理解性知識,要幫助學生掌握理解和記憶的方法和竅門。
三、初中語文古詩文閱讀教學的過程
(一)精心導入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端。精彩的導入對于提供學生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古詩文閱讀一般給人一種深不可測,難以理解的感覺,在學生心理對于古詩文閱讀存在一種畏難情緒,教師應該運用精彩的導入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學生有繼續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二)整體感知
“書讀百篇,其義自見”,朗讀是古詩文閱讀學習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在整體感知階段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朗讀,注重節奏和重音的把握和區分,反復讀、自由讀、教師領讀等,在讀中提高學生文言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研讀賞析
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由賞析和解讀。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基礎知識,還應該使得學生具備自我解讀和賞析的技巧和能力。
四、小結
古詩文閱讀對于培養學生文言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地安排古詩文閱讀教學過程、準確把握古詩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古詩文閱讀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伍建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7).
[2]歐陽芬,彭寶榮,高在宏.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課型[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3]郭紹青.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電化教育研究,200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