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玲

【摘要】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是一種全新的助人模式,具有獨特的優勢和作用。本文主要以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社會心理學理論、人際關系理論為理論依據,并結合初中生班級凝聚力水平,設計出一套以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為取向的初中生班級凝聚力的團體輔導方案,包括團體成員甄選、團體名稱、團體性質、團體目標、團體輔導過程和團體輔導效果評估,并對團體輔導方案的設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初中生;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團體輔導;班級凝聚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班級凝聚力是指在班級團體共同理想的引導下,經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一種班級團體對每名成員的吸引力以及團體成員之間相互協調、相互依存、相互團結的整體力量(勒玉文,2010)。筆者在實踐中發現,當今初中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深受家人疼愛,他們是長輩眼中的“王子”和“公主”,因此養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不懂得關心他人,不愿意為他人、為社會付出,只考慮到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到滿足等特點,體現出了榮譽感不高,集體意識感不強的狀態。因此,有必要對初中生班級凝聚力水平進行提升。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成員心理環境下為成員提供幫助和指導的一種輔導形式,目前一些心理專業工作者已經嘗試以團體輔導的形式對初中生班級凝聚力水平進行提升,筆者也帶領了幾期初中生班級凝聚力的團體輔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根據這些研究以及開展初中生班級凝聚力團體輔導的實踐基礎,從應用性的角度探索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取向下初中生班級凝聚力團體輔導方案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二、班級凝聚力團體輔導的理論依據
(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屬于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于1943年,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文章中提出。書中將人類的需要按照類似于階梯狀分為五種,分別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吳宏偉,2006)。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指出,每個人都具有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賞的需要,而團體則可以滿足他們社交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和愛的需要。對于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說,這種歸屬的需要、愛的需要提升到了更高的意識水平,成為亟待滿足的需要。
(二)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Counseling,
簡稱SFBT)是由美國短期家庭治療中心的Steve de Shazer、Insook-
im Berg及同事共同發展創辦的,是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短期心理咨詢技術(許維素,2013)。SFBT注重探討來訪者自身已有的能力、成功的經驗及對未來的愿景。在本次團體輔導中,將這一理論相關技術應用于團體方案中,使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社會心理學理論
在一個團體中,如果團體成員之間能夠相互信任,團體凝聚力就會更強,也就會更有效地發揮團體的作用。此理論主要強調信任在團體合作中的作用,據此,筆者在團體輔導方案的設計中加強了對團體成員間信任的訓練,并將此環節安排在了團體合作之前,由淺層次的信任慢慢過渡到深層次的信任,最后上升至合作。
(四)人際關系理論
人際關系理論表明,要想得到他人的信任必須要先學會開放自己,接納他人,愿意與他人分享,能與他人建立有效的溝通(譚錦繡、鄒菊,2012)。筆者在初識階段和了解階段的活動設計中就很好地運用了這一理論,并且將“分享”環節貫徹于整個團體輔導設計方案中,它不僅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更是團體輔導成功的最大保障之一。另外,人際關系理論還指出,要想能夠與他人建立有效的溝通,自己必須先做到令他人覺得可信、靠得住。筆者在信任訓練的部分活動環節中,比較注重體驗式教育和分享。讓成員在體驗的過程中,發展深度信任并獲得愛與歸屬需要的滿足。
三、班級凝聚力團體輔導方案設計
(一)團體成員甄選
樣本為錦州市某所初中一年級學生,甄選標準為:(1)團體成員要求身心健康,無明顯言語表達障礙;(2)有足夠的時間,能夠按時參加每次團體輔導;(3)真正進行班級凝聚力水平提升團體輔導的需求(鄧彩艷,2017)。對所選團體進行班級凝聚力水平提升的干預實驗,并在實驗期間正常進行學習和生活,在實驗開始前一周和后一周分別對團體進行前測和后測。
(二)團體設置
1.團體名稱。學術名稱:增進交流,提高班級凝聚力;活動主題:相逢是首歌。
2.團體目標。(1)整體目標:結合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相關理論和技術幫助團體成員提升班級凝聚力水平,協助團體成員發掘自身的優勢與力量。從而凝聚班級共識,強化班級向心力,培養班級成員之間的默契程度,增強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強化成員在班級中的自我效能感。(2)具體目標:①使班級同學積極融入集體,能夠為班級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②使班級內同學之間彼此信任、相互協助、融洽相處;③使班級同學感受團結的力量,體會集體的溫暖,并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發揚合作精神;④加強同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3.團體性質。本團體為發展性團體,以提升班級凝聚力水平為主要輔導目標,每次團體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詳細的方案設計。
4.團體時間與場所。團體輔導共分為五個單元,每周進行一次,每次持續時間為一個半小時。地點為學校內團體心理輔導室或者班級教室,桌子、椅子等可以移動,有多媒體設備。
(三)團體輔導過程
團體輔導的階段理論指出無論什么類型的團體 ,都會經歷這四個階段:創始階段、過渡階段、工作階段、結束階段(樊富珉、 何瑾,2010)。因此,本團體輔導方案設計按照這四個階段共設置了五個單元來實施,將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相關理論和技術融入每次單元活動中,促使團體成員發掘及運用自身具有的資源、優勢以及過去成功的經驗,同時以布置家庭作業的方式,使成員把在團體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觀察生活中發生的改變。(具體方案見表1)。endprint
(四)團體效果評估
(1)心理測試:團體輔導前一周,采用王國強編制的《初中生班級凝聚力問卷》對實驗組所有成員進行問卷測試,此問卷包括價值觀認同、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目標認同和制度認同五個維度,共24道題目。團體輔導結束后一周,再次對所有成員進行施測,團體輔導結束三個月進行追蹤測試。
(2)自我評估:實驗結束一周以內,所有團體成員需填寫《團體輔導反饋表》。
(3)他人評估:團體結束一星期以內,領導者進行自我總結,并請班級輔導員老師對此次團體輔導中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價,予以反饋。
四、思考與建議
團體輔導在初中生班級凝聚力水平提升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次團體輔導主要將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相關理論和技術融入設計方案中,使效果更加顯著。在此次研究中,筆者認為在進行團體輔導方案設計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有明確的團體目標
任何一種活動都只是一種手段或工具,都是在為團體目標而服務。在進行團體輔導方案設計時,應該考慮到整體目標和每一單元的目標,并根據每一單元目標精心設計每個團體活動,注重活動過程中讓成員多討論、多分享,讓團體成員在體驗中獲得成長。
(二)團體方案應遵循成員特點
在進行團體輔導方案時,要嚴格遵循團體成員的發展特點,按照其特點設計每一環節的活動。通常,參加團體輔導的成員一般是問題、背景比較相似的人,則可根據其相似的問題有目的的設計方案。
(三)活動設計要有邏輯性
通常情況下,每一次團體輔導都應包含熱身活動、核心活動和結束活動。熱身活動一般放在正式開始之前,目的是活躍團體氣氛,使團體成員之間更加親密,為后面的活動打下良好基礎;核心活動是每次團體輔導最重要的部分,也稱為精華部分,這一部分活動重在催化成員的感情,引導成員在體驗、分享中成長;結束活動則是對此次團體輔導的回顧與總結,包括對下一次的預設(蒯義峰、蔡丹,2011)。
本文對初中生班級凝聚力團體輔導方案設計的研究,為學校心理咨詢提供一種新的班級凝聚力的干預模式,一方面豐富了國內關于初中生班級凝聚力的研究,另一方面也為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推廣應用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勒玉文.班主任實用“百寶箱”下[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吳宏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及哲學底蘊[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6(2).
[3]許維素.建構解決之道——焦點解決短期治療[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