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梅
【摘要】德育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顯得越來越重要,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在口語、寫作、課堂練習上進行德育滲透都有極大的幫助。而每一個教師的職責所在,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進行德育的滲透。讓每一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不僅僅是表面知識,更是做人的道德要求。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提出以下幾點淺見。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傳道、授業、解惑是教育者從古至今的職責所在。我們的教學內容不僅僅只局限于書本的知識,道德情操的教育也很重要。而語文作為一個基礎性的科目,會陪伴學生很長的時間,學生的部分性格,也將受到語文課堂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只是簡單的傳授文化知識,更加應該加強學生的道德思想教育,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這是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自身發展收到了很大限制,學生的知識面也很狹窄。應試教育也讓老師們從根本上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一味地學習讓高中生自身產生了很多道德問題,錯誤的價值觀也讓學生產生了心理扭曲。自私、懦弱、謊話成篇、不學無術也成為了“九○后”的代名詞,學生成為沒有感情,只顧刷題的機器,家長炫耀的資本。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考試作弊成了家常便飯,老師對學生犯的錯誤沒有及時地指出糾正,“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也成了擺設。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要求的就是老師嚴格要求自己,重視自身的道德養成和學術提高,從而將自己所學傾囊相授給學生。但是如果老師在上課時沒有科學的方法,說話粗俗,舉止粗魯,為人師表的形象不復存在,這就給學生們學壞有了借口,教師的師德也不復存在。
德育教育現在是學校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是高中生素質的重要體現,高中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外面的世界誘惑太大,而他們不具備分辨好壞的能力,容易被很多東西所迷惑。而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任何一個差錯都不可以出現,因此我們要發揮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引導作用,讓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念。學校營造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的環境,更是提供給學生一種自我拔高,自我完善并且不同于外界復雜的社會環境的凈土。
二、從書中獲取知識,提高自我道德修養
高中的語文課本與中小學不同,高中課本在文章的選擇上更注重內涵,讓學生更加注重本身修養。教師在上課時不只要讓學生懂得表面的知識,還要注重挖掘文章更深處的內容,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我在教《紀念劉和珍君》一文時,我會著重分析劉和珍君的個人形象和氣節。在文中,魯迅贊揚劉和珍君的高尚品德,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為國犧牲可能是假的,但是她的愛國情懷,尊師重道我們都需用心感悟,把這些優良的美德繼承下去并發揚光大。我會在授課過程中,選取一些著重體現她個人品德的地方,以故事的形式展開,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升他們的文學水平和道德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我也會鼓勵學生多讀一點有利終生的文章,《水滸傳》里各路好漢的英雄義氣、《三國演義》里的愛國情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的堅毅和努力……讓學生長時間地閱讀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儲備,豐富自己的視野,陶冶情操,讓學生從書中來充實自己,提升自己。
三、增加學生的實踐活動,從生活中完善自己
學生從牙牙學語就開始學習讀書寫字,為了不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以此來提高學習成績,從而忽視了自身道德建設。書本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德育教育也被很多家長忽視,置若罔聞。我從事語文教學以來,一直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組織同學去敬老院,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游覽本地名勝古跡,祭掃烈士陵墓,開展專題講座,觀看愛國影片等活動,配合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從內到外地感受到德育在個人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個健全的“人”不僅是學習優秀,還是品德高尚的人。我們每天都會碰到很多小事,怎么采取正確的辦法處理,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修養是每個人必修的一堂課。如果你在馬路上遇到一位花甲老人倒地你會扶嗎?正是因為現在科技的發展,讓信息傳遞的速度愈來愈快,我們總是會在網上看到這樣的報道,這些信息都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踏入社會的恐懼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學生對于這個社會錯誤的認知,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善良的人還是占絕大多數,不能因為網上的片面之詞就否定了整個社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伸出你的手,也許會看見不一樣的世界。孩子是我們祖國的接班人,少年強,則國更強。只有自己變得更加完善,才能讓父母為自己驕傲,讓老師驕傲,讓祖國自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誠實守信”“自我反省”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道德標準。語文是一門培養學生說話,做人的學科,它不同于其他學科,不是紙上談兵,它不能脫離道德素質教育。語文任課老師也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他們不僅要傳授知識,也要言傳身教,讓德育通過語文教學真正地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當中。讓學生通過學習,打開自己的視野,用心感受,啟發學生對于人生的深度思考。
作為語文老師,要有意識地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充分發揮學科優勢,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品讀我國的優秀文化作品,還能提高自我修養,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在他們索求知識的漫漫道路上,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完善自己的品格素養。
參考文獻
[1]包世強.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7(5).
[2]劉青怡.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16(35).
[3]吳丹丹.淺議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7(13).
[4]韓繼花.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3).
[5]王現.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