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
摘 要:本文從我國生態農業發展現狀著手,著重介紹我國生態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探討生態農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生態農業;農業產業化;互聯網+
一、我國生態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生態農業環境污染問題依舊存在
由于農民發展生態農業并沒有嚴格的控制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一些農產品由于殺蟲劑和除草劑使用存在過多的殘留物,農藥中的重金屬在土壤中難以分解,這些不僅引發了較為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還對瓜果治理和產品安全帶來威脅。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如果盲目的開采地下水資源,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導致水資源短缺和嚴重的水污染問題。我國一些農村仍舊存在著生活垃圾隨意堆放,生產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的問題,農業發展農膜任意丟棄,這些問題都制約了生態農業的發展。
2.缺乏統一規劃和規范管理
一些政策不完善方面的問題,制約了我國生態農業的發展,打擊了農民發展生態農業的積極性。例如由于政策規范和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導致生態農業產品后期難以實現認證,從而存在滯銷問題,不能夠很好的引導生態農業產品的銷售,打擊了農民的發展生態農業的積極性,不利于生態農業的發展。對觀光生態農業缺乏統一規范的管理措施。對發展觀光生態農業缺乏科學合理的統一規劃和有效的宏觀管理,缺乏完整的觀光生態農業總體規劃,目前布局結構不盡合理。
3.農業產業化落后
我國生態農業經營模式落后,不能給滿足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求。以種植業為主要的農業依托,缺乏農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沒有結合我國的特色,創新農產品和服務,難以獲得比較高的經濟收益。我國的生態農業大部分還局限于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模式,這種模式難以使生態農業獲得大規模的生產和發展,組織化程度低,不能給很好的引進投資,投資能力弱,市場競爭力不足,從而影響了經濟效益。
4.生態農業沒有與“互聯網+”充分融合
“互聯網+”是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創新,必然將經歷新興產業的興起和新基礎設施的廣泛安裝、各行各業應用的蓬勃發展兩個階段。“互聯網+農業”亦將不能跨越信息基礎設施在農業農村領域大范圍普及的階段。然而,就目前來講,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農業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低、數據分割嚴重,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大多停留在試驗示范階段,信息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任務異常艱巨。農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薄弱,對“互聯網+農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二、促進我國生態農業發展的對策
1.樹立生態環保理念
廣泛宣傳動員,引導觀念轉變促增收。發展生態農業能否取得成效,取決于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和主體作用的發揮。要靈活方式引導農牧民觀念轉變。要采取召開會議、舉辦講座、組織觀摩、入戶動員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生態農業的優點和好處,用身邊的事例啟發、引導群眾,立足我國的實際情況,轉變種植觀念。要從資金、技術上等多方面支持農民,激發農民的參與熱情,調動群眾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積極性,使農民群眾自覺自愿地投身于生態農業建設中。加強生產經營人才培養,提升生態農業發展水平。
2.完善生態農業的規劃管理
堅持把發展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和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舉措,成立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領導小組,對我國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工作進行統籌協調管理,制定落實發展規劃、工作目標和政策措施。專門成立我國生態農業服務業管理委員會,加強和統籌協調我國生態農業服務業工作。領導小組、服務業管委會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研究和解決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探索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緊密結合的新路子。我國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協會承擔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行業自律,積極開展信息服務、交流合作、行業培訓等職責,全面倡導誠信經營。
3.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建設特色生態農業生產基地,結合我國生態農業發展的現狀,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特色生態農業生產基地。一是積極推進和完善蔬菜瓜果生產基地的建設和發展,二是推動我國熱帶水果生產基地的建設,三是加強我國特色種養基地的建設。其次,升級改造生態農產品龍頭企業,要著力培養生態農業龍頭企業,升級改造現有的生態農業龍頭企業。集中力量培植扶持一批有優勢、有特色、前景好的生態農業生產骨干龍頭企業和生產大戶,發揮其對產業的帶動作用。鼓勵企業投資生態農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新型產業化組織體系,擴張生態農業規模,實現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再次,加強生態農業品牌建設,品牌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和提升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抓好生態農業生產的同時,首先要充分發揮綠我國色、生我國態的優勢,增加生態農業中的名、優、特、稀的生態農業品種的生產比重,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滿足不同層次消費群體的生活需要,增加生態農業中生態弄產品價值。實施生態農業品牌化,要嚴格按照商品質量標準生產、分級包裝上市,創出自己的品牌,亮出產品產地,注冊具體的商標名稱。
4.加強生態農業與“互聯網+”的融合
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生態農業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探討“互聯網+”生態農業發展道路。一是在生態生產方面,互聯網+物聯網。打造智慧生態農業,提高生態農業的自動化水平,通過生態農業生產環節來治理農業生產相關的環境因素, 通過對農業的生命體本身進行信息搜集處理,實現農業的自動化控制。二是在生態農業流通方面,互聯網+電子商務。主要是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電子商務。我國農業相關部門要發揮牽線搭橋的作用,把生態農業經營主體和京東、阿里、一畝田等大型電商平臺進行有效對接。三是互聯網+農業大數據。從管理上提供科學的決策,真正實現靠數據說話,增強政府、企業和生產者決策的科學性。
三、結語
生態農業是適應傳統農業實現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新業態,其強調生態循環、綠色高效,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生態農業的發展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邱建軍,張士功,李哲敏,任天志.農業生態環境安全與生態農業發展[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02).
[2] 李彬,王志春.吉林省農業生態環境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5(0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