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艷 畢麗娜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手術室護理干預對剖宮產手術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及并發癥的影響。
方法 80例行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的產婦,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0例。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研究組產婦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手術室護理干預進行護理。比較兩組產婦切口愈合情況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5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切口愈合情況優于對照組產婦,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剖宮產手術產婦應用手術室護理干預, 可以有效提升產婦切口的愈合效果, 同時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臨床效果顯著, 臨床可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 手術護理干預;剖宮產手術;切口愈合效果;并發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108
隨著我國育齡期婦女的不斷增多, 采取以剖宮產分娩的產婦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對于臨床剖宮產手術來說, 它是我國產科乃至全世界所常見并且被普遍應用的一種創傷性分娩方式。整個剖宮產手術的過程中, 主要是指將產婦的子宮以及腹壁剖開, 然后將胎兒從中取出的過程[1]。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12月在本院采用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的產婦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0例。研究組產婦年齡24~43歲, 平均年齡(32.1±4.2)歲;體重51~81 kg;初產婦23例, 經產婦17例。
對照組產婦年齡23~44歲, 平均年齡(33.3±3.9)歲;體重51~81 kg;初產婦26例, 經產婦14例。兩組產婦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
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常規圍術期護理)。術前8 h禁食水, 告知患者術前的注意事項以及介紹醫院的環境。術后訪問, 為其講解相關注意事項。
1. 2. 2 研究組產婦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手術室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
1. 2. 2. 1 術前、術中護理干預 將護理操作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詳細解釋。手術過程中, 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全程陪護, 必要時給予安慰和鼓勵, 以減少陌生環境給患者帶來的恐懼感, 為其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患者氣管插管后, 護理人員應當協助麻醉醫生給予患者舒適體位, 避免其頸部過度拉伸造成損傷, 控制手術室的溫濕度, 濕度應在40%左右[2, 3]。保持手術室的安靜。
1. 2. 2. 2 心理護理干預 行硬膜外麻醉時, 護理人員將相關注意事項詳細告知產婦, 全程陪護, 必要時給予其安全和保暖;麻醉后對產婦進行導尿, 通過此方式使刺激得以減少;子宮下段剖口后, 護理人員應當與醫生保持較高的默契度, 密切配合醫生, 快速將羊水吸盡, 通過此方式減少對腹腔器官的刺激, 滿足產婦舒適需求, 防止羊水栓塞[4];剖宮產分娩過程中, 護理人員應當對產婦的情緒變化進行密切觀察, 若產婦有所不適, 應給予必要的安慰, 用肢體語言告訴她:與您協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胎兒娩出、斷臍后, 及時將胎兒給產婦看, 目的是穩定產婦的情緒, 使子宮正常收縮, 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減少產婦出血量, 加快手術切口的愈合速度。
1. 2. 2. 3 術中配合 最大限度縮短手術所需時間。巡回護士加強監測, 對輸液速度做到及時調整, 使血壓處于穩定的狀態, 注意患者的體溫以及心理波動, 對其尿量、顏色、出血量進行嚴密觀察;器械護士認真負責, 注意力高度集中, 配合手術醫生的操作, 傳遞器械時應當“穩、輕、準、快”, 以減少手術所需時間[5, 6]。
1. 2. 2. 4 術后指導 術后護理人員正確指導產婦進行合理飲食, 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 創造舒適的康復環境, 鼓勵產婦早期下床活動, 適度鍛煉, 不要做高強度的運動, 促進腸蠕動, 防止發生腸粘連, 使其早日康復出院[7]。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切口愈合情況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手術室切口感染的診斷參考《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作為診斷標準[8]。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IBM 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并發癥發生情況 研究組產婦發生產褥感染1例(2.50%), 切口合并癥1例(2.50%), 泌尿系統并發癥1例(2.50%), 胃腸道合并癥0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7.50%;對照組產婦發生產褥感染5例(12.50%), 切口合并癥3例(7.50%), 泌尿系統并發癥1例(2.50%), 胃腸道合并癥7例(17.50%), 并發癥發生率為40.00%;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切口愈合情況 研究組產婦切口愈合甲級39例(97.50%), 乙級1例(2.50%), 丙級0例;對照組產婦切口愈合甲級28例(70.00%), 乙級12例(30.00%), 丙級0例。研究組產婦切口愈合情況優于對照組產婦,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剖宮產術雖然可以降低產婦的分娩痛苦, 解決自然分娩所帶來的一些問題, 必要情況挽救母嬰的生命健康, 但剖宮產手術也存在術中出血量高、創傷大、術后切口愈合效果較差等諸多缺點, 剖宮產手術后, 常會引發多種并發癥, 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婦的生活質量。手術室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少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 提升切口愈合效果[9, 10]。本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文獻結果一致,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5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切口愈合情況優于對照組產婦,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剖宮產手術產婦應用手術室護理干預, 可以有效提升產婦切口的愈合效果, 同時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臨床效果顯著, 臨床可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薇.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開放性四肢骨折術切口感染的影響研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3(32):272-273.
[2] 宋連新. 股骨遠端骨折治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河北醫科大學, 2007.
[3] 于化梅, 田海珍, 秦麗敏, 等.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及并發癥觀察分析.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18):111-113.
[4] 楊惠敏, 張素紅, 王燕.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感染發生率的作用分析.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6, 3(3):10-11.
[5] 王秀娟, 劉彩云.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率影響的研究. 醫學信息, 2015(35):146.
[6] 唐小琴. 護理干預對剖腹產術后疼痛的影響. 醫學信息旬刊, 2013, 26(15):76-77.
[7] 周先翠.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 健康大視野, 2013(3):168.
[8] 莊莉. 手術室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6, 2(6):60-62.
[9] 周春霞. 手術室護士對剖宮產術產婦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9):222-223.
[10] 李梅君.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感染發生率的影響.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4(4):470-471.
[收稿日期:2017-05-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