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地區出現了大量的金融機構。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的特性,呈現農村地域發展不均衡、平均客戶資金規模較小以及大企業相對較少等,我國農村的金融機構以中小規模為主。在目前階段,研究我國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我國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的特征、規模、現狀等進行研究,探討目前這些中小金融機構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就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我國農村地區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 中小金融機構 現狀 趨勢
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步發展,農村地區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的提升。根據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7.7萬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我國的農業經濟形勢相對發展較好,在糧食產量方面,連續兩年達到1.2萬億斤,實現了十二連增的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在經濟形勢發展相對較好的情形下,我國的經濟結構開始進行積極的調整,戰略性新興產業出現較快的增長,包括互聯網金融、大數據行業等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情況。在此背景下,我國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開始蓬勃發展,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一、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類型
由于我國自身的國情,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發展較快,由于各地區發展水平和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別,不同地域的農村金融機構具有不同的特征,同時在運營模式、主營業務、盈利方式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別。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中小金融機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信用合作社。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為了發展農村地區的經濟,穩定農村金融秩序,成立了農村信用合作社。截至2015年,我國共計有1373家農村信用合作社[數據來源:銀監會2015年年報]。農村信用社是獨立的企業法人,其主要任務是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由于之前我國農村地區經濟不發達,交通不便,加上農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對較低,較少有金融機構能夠深入農村地區建立大量的網點。農村信用合作社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上,由于其廣泛扎根農村,在基層布局大量網點,服務三農,對推動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組織結構、運營模式逐漸不能滿足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面臨一定的威脅與挑戰,正在進行改革與轉型。
(2)農村銀行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根據銀監會的相關數據統計,2015年,我國共有銀行業金融法人機構4262家,從業人員380萬人。其中,包含859家農村商業銀行,71家農村合作銀行,1311家村鎮銀行等[數據來源:銀監會2015年年報]。在我國,銀行作為重要的金融機構,對維護國家金融穩定、推動經濟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農村商業銀行是我國經濟金融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立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新申請成立的農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另一方面,由歷史上的農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成立的農村商業銀行。北京農村商業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均是由本地的農村信用合作社改制基礎上成立的。
(3)農村資金互助社。其是指經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由自愿入股組成的社區互助性銀行金融業務。農村資金互助社的成員構成是單個農民或單個農村的中小企業,共同向資金互助社入股,籌集所需的運營資金,單個個人或者法人其持股比例不得超過資金互助社股本總額的10%,單獨超過5%的情況,也應該經過銀行業監管部門批準。
(4)其他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目前,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金融創新,農村地區出現了大量的新型的金融機構。不僅僅包括傳統的貸款機構等,專注于農村和農業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也層出不窮,例如農業眾籌平臺等。
二、我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現狀
由于我國地域分布特點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我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具有一定的特性,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具體現實的運營情況表現在:
(1)地域分布不均衡。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東部地區經濟最發達,人口稠密,而中西部地區人口相對較少,經濟發展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地域具有一致性,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其人口相對稠密,同時人均收入相對較高,可支配收入較高,金融行業發展相對完善。在東部地區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數量較多,規模也相對比較大。而中西部地區由于人均收入不高,平均資產量較少,金融市場相對東部地區而言較小,金融機構數量較少,提供的金融服務也比較單一,呈現地域分布不均的特點。
(2)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提供范圍不同。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造成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具有不同的特點。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例如長三角和珠三角,農村地區鄉鎮企業較多,人均收入較高,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比較完善,能夠提供企業理財、個人理財甚至國際匯款、開立國際信用證等業務。而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相對比較單一,例如傳統的現金存取、轉賬匯款等,金融創新性不足。
(3)金融機構發展程度不均衡。金融機構的發展受當地經濟的制約,經濟發達地區的金融機構在資產規模、運營成熟度和風險管理方面程度較好,發展較快;而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由于自身環境和市場的局限性,在資產規模等方面發展相對比較緩慢。
(4)互聯網金融機構開始在農村地區發展。傳統的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是農村商業銀行等,目前隨著我國互聯網大潮的興起和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農村市場成為互聯網金融機構開始重點布局的方面之一。目前,許多傳統金融機構開始通過互聯網的模式進行營銷和提供服務,而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開發與農業相關的產品,或者定位提供農村地區的中小企業服務、三農服務等,促進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目前,點籌網、有機有利等都是新興的農業眾籌平臺,在推動農業發展的互聯網化和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探索。endprint
三、目前我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目前我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快速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和相關的風險,具體表現在:
(1)運營模式相對單一。由于我國市場化的程度不一樣,農村地區相對城鎮比較封閉和落后,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面臨的競爭程度也不一致,使得其在運營模式上缺乏創新性,盈利模式單一,依靠傳統的賺取借貸利息差額等來獲取利潤。
(2)人員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中,一些民營企業,例如中小借貸公司等,由于行業準入門檻相對較低,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素質相對較低,容易在運營過程中出現一定的問題。
(3)銀行等金融機構占據壟斷地位,創新性不足。在農村地區,傳統的信用合作社、商業銀行等,由于其在當地成立的時間較長,市場上占據壟斷地位,利潤來源相對穩定,使得這些金融機構面臨較小的競爭,創新性不足,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能及時提升。
(4)金融機構內部運營和風控風險。我國目前在農村金融機構的監管上,由于農村金融機構自身運營模式、人員素質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中小農村金融機構在運營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例如信貸審核不嚴格等,造成內部風控等出現問題,影響金融機構自身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四、我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的趨勢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村地區的經濟開始提升,農村金融市場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并且對金融機構而言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與意義。我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如下:
(1)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增加,市場規模逐步增大。隨著我國經濟整體的增長,農村地區金融市場越來越廣闊,農民收入的提高伴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更多鄉鎮企業的成立意味著機會的增加,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布局農村,力圖從快速發展的農村經濟中分得一塊蛋糕。
(2)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逐漸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相結合。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同時對金融行業有重大的創新和推動作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在農村地區的逐漸普及,使得農民能夠很方便的通過互聯網接觸和使用金融服務,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將會逐漸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自身業務,提升業務水平和業績。
(3)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壟斷地位受到挑戰,農村金融市場競爭加劇。傳統情況下,農村信用合作社、商業銀行等在農村地區占據壟斷地位,人們的資金存儲、轉賬等大多依賴這些金融機構。然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和發展,例如支付寶和微信等,其提供的金融服務包括即時支付、轉賬、個人理財等,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使得人們不需要依賴銀行等就能進行日常的資金交流。這些金融機構的發展挑戰了傳統銀行的壟斷地位,推動其不斷創新、不斷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