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摘 要:牛類疫情的防控工作一直是畜牧業的重點研究對象,尤其是口蹄疫這種比較常見傳染病,對于它的研究目前已有了很大的進步。隨著牛肉制品等牛類衍生物的開發,人們對牛的疫情的防控越來越重視,同時牛類疫情的防治工作也會越來越好。本文對牛口蹄疫的診斷及防治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牛口蹄疫;診斷;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發生會極大地影響養牛業的發展,一旦大規模傳染,養牛戶的經濟損失就會非常嚴重。盡管牛口蹄疫不會導致牛大量死亡。但牛群患病后,其生長速度大大降低,身體素質會變差,不利于牛群的正常發育。一些幼齡牛群患病,多表現心肌炎型,死亡率較高,損害較嚴重。所以必須加大對牛口蹄疫的防治力度。
一、牛口蹄疫概述
口蹄疫分為良性與惡性兩種類型,而其患病的主要表現癥狀為食欲下降、咀嚼困難、脈搏、呼吸加快及大量流涎成泡沫狀等,患牛的體溫升至40~41℃, 其潛伏期多為1~7d。在患牛發病1~2d 后,隨著病情加重會出現如蠶豆至核桃般大小的水泡,主要分布在其齒齦、舌面、唇內等部位。經過一夜后,水皰破裂,從而導致潰瘍形成。隨著口腔出現水皰后,患牛趾間及蹄冠的柔軟皮膚上也會隨之發生,從而導致患牛不愿站立行走, 最后以致其臥地不起, 衰弱而死。而發生在乳房的患牛, 起初表現癥狀為皮膚發紅腫脹, 然后隨著病情加重出現水皰, 最終破潰而出現潰爛面。哺乳犢牛患病時,主要表現為心肌炎、出血性腸炎,其具有極高的死亡率。良性病毒可在潰瘍破裂后自行治愈,而惡心病毒往往會導致患牛因心臟麻痹而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達25~50%。
二、牛口蹄疫疾病的診斷分析
在牛口蹄疫疾病實際診斷的過程中,病毒的潛伏期在一周左右,體溫升高速度較快,在牛感染口蹄疫疾病的初期,病牛會出現口腔與牙齦腫脹等現象,并且在乳房上面出現黃豆大小的核桃狀水皰,在水皰破裂之后,會出現潰爛的現象,導致病牛出現蹄殼脫落等現象。在病牛體溫升高之后,嘴邊會出現較多的白色泡沫,并且會停止反芻,進食量逐漸減少。在牛口蹄疫疾病診斷期間,相關診斷人員可以利用解剖診斷方式開展相關工作,在解剖之后,可以發現病牛咽喉與各個器官中出現了水泡,并且伴有腐爛的現象,存在較多棕色的結痂現象,在病牛的胃部,會出現較多血性炎癥狀況,肺部有漿液物質,心臟部分含有大量渾濁物,心肌上面有白色的條紋。
牛口蹄疫疾病呈現良性發病癥狀的時候,一周之內就可以自愈,但是,如果病牛疾病拖延了三周,就會出現水泡不愈合等疾病惡化現象,病牛的身體開始衰弱,并且肌肉開始發抖,病牛心跳加速,心跳速度不平穩,病牛的進食量逐漸減少,開始停止反芻。一般情況下,牛口蹄疫疾病會導致成年牛出現死亡的現象,在臨床癥狀診斷與解剖實驗之后,就可以初步判斷牛感染了口蹄疫疾病。
三、牛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1.嚴格衛生防疫制度,扼殺病毒在萌芽狀態
考慮到牛口蹄疫的危害,務必以“防”的角度出發,制定各類綜合性防病措施,切實降低此病的易感率。首先,認真貫徹衛生防疫制度,將病毒扼殺在萌芽狀態。其次,注意搞好牛舍環境衛生。外出放牧期間,全方位消毒牛舍,每天能安排專人清掃牛舍,及時處理舍內殘留糞污,堅決不給病毒創造滋生繁殖空間。經物理清掃后,配用化學藥劑整體深層次消毒,達到衛生防疫的要求。
2.重視牛口蹄疫防控,落實領導防病責任制
對口蹄疫的防控,地方領導要高度重視。雖然說,此病尚無人感染報道。但是,此病在牛群中的傳染性極強,破壞性更強。由此,各級領導務必高度重視,嚴密防控,將防疫責任落實到人。
3.嚴格引種檢疫,避免病牛引進
嚴格引種檢疫,檢疫工作不放松,不懈怠。引種之前,調查本地有無口蹄疫流行,禁止到此病流行高發區引種。引進種牛嚴格檢疫,禁止引進病畜。同時,所有賣出的牛,同樣需嚴格檢疫,避免病畜流入市場。
4.做好易感動物的接種防疫工作
任何疫病的防控,都能經接種防疫疫苗,得到有效控制的目的。防控牛口蹄疫疫情,接種疫苗同樣為不錯的選擇。犢牛剛出生后,應在10周齡其移行抗體水平較低時,安排第一次基礎免疫注射。其后在14周齡時,進行第二次免疫基礎免疫注射。此后,爭取每半年例行補強注射一次即可。接種疫苗種類有:牛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用于各種年齡的黃牛、水牛、奶牛、牦牛預防接種和緊急接種,免疫持續期為6個月。成年牛肌肉注射3ml,1歲以下犢牛肌肉注射2ml。本品應防止凍結。在4℃~8℃條件下貯存,有效期為10個月。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活疫苗。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活疫苗是用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株接種乳兔,收獲含毒組織并磨碎,將病毒浸出液加入等量甘油制成。用于預防1歲以上的黃牛、牦牛。牛肌肉注射2ml,免疫持續期6~8個月。本品不能用于奶牛、水牛。在-12℃以下保存,有效期為1年;在2℃~6℃保存為5個月;在20℃~22℃保存為7d。
5.控制措施
(1)若發現疑似口蹄疫病毒時,應及時與獸醫機關聯系、報告,封鎖病畜就地,并且采用20%苛性鈉對所有器具、污染地面進行消毒。經確認后,相關人員應對該地進行嚴格的封鎖、隔離,做好消毒措施。對于發病畜群要做好無害化處理, 將吃剩的草料、飲水一并銷毀,并且對畜舍及附近,做好全面消毒,可使用2%苛性鈉、二氯異氰豚酸鈉(含有效氯≥20%)、1~2%福爾馬林噴灑,從而防止病毒擴散、接種。最后,還要對未受感染的牲畜進行疫苗種植,嚴格按藥物的說明書執行。
(2) 相關人員要加強病畜的管理及護理工作,對于患牛蹄部、口腔要定時進行洗滌,采用硼酸溶液、鹽水進行。飲食上以軟草、軟料或麩皮粥等喂食。在對患牛病初進行治療時,可采用耐過的畜生血液以及血清進行治療。若其口腔出現潰瘍時,可使用碘甘油合劑進行涂抹,每3~4 天1 次,或者10%的食鹽水、大醬均可。若在蹄部出現潰瘍采用涂甲紫溶液、碘甘油進行涂抹,采用繃帶包裹, 以及不宜接觸濕地,但涂抹的前提是必須要采用消毒液清洗干凈。
(3)相關人員還可組織進行集中免疫,于每年春、秋兩季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計劃,并且按照免疫程序嚴格執行。從而使牛群的整體免疫水平得到提高, 讓病毒感染、流行有效預防。根據規定,牛群的免疫抗體、免疫密度必須達到70%、100%以上方可判為合格,以及抗體水平需大于等于1∶64。
綜上所述,牛口蹄疫疾病具有較高的傳染性,當病情嚴重期間,導致病牛出現死亡現象,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所以,為了有效預防牛口蹄疫疾病,需要形成充分認識,掌握牛口蹄疫疾病的實際發病情況,并利用相關措施對其治療,保證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疾病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張永剛. 牛口蹄疫的預防和處置[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6(03).
[2]劉硯剛,陳明生. 簡述口蹄疫免疫技術重要性[J].中國畜禽種業.2017(06).
[3] 詹玲利. 牛口蹄疫體征癥狀以及相關防治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7(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