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劉青+柳迎夏+陸靚婧+陸子騫+常春圃
【摘要】由于所處的時代特征和文化多元化的環境影響,當代女大學生的擇偶觀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而當代女大學生的擇偶觀也折射出了這個時代女性群體擇偶婚姻價值取向的基本特征。本課題通過對“南京工程學院女大學生”的研究,了解影響當代女大學生擇偶觀的相關因素,對正在面臨擇偶的當代女大學生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同時有利于創造美好的校園風氣,也有助于家庭和諧和社會安定。為了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南京工程學院在讀的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自編的信息訪談表和調查問卷為取證方法,了解了她們的擇偶觀。并用問卷星統計分析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表明:擇偶觀是人們內心對配偶設定的一個標準,常常包括對方的外貌、身高、學歷、個人修養、家庭狀況等,但是也不完全取決于當事人的喜好和意志,而是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會價值和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當代女大學生 擇偶觀 影響因素
一、引言
價值觀在社會紛繁多變的現實沖擊下開始弱化,而且傳統的擇偶條件在人們多元化的思想面前也開始改變。當社會主流道德價值觀一旦迷失了方向,人們在愛情婚姻上的道德標準就迷失了方向,而丟失道德觀念的愛情和婚姻是難以想象的。當代女大學生正是處在這樣一個身心發育成熟、擇偶、結婚的年齡,從她們身上折射出的擇偶條件不僅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而且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未來社會婚姻發展的一種趨勢。大學生的擇偶觀影響著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主力軍,其擇偶觀是否理性、健康,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發展的進程和方向,如果我們能夠對這個主題有更全面的認知,將對正面臨擇偶狀態的當代女大學生和有著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對此,本小組以南京工程學院的女大學生為調查對象,以查閱相關文獻,發放調查問卷和采訪為基本研究方法,對本校女大學生的擇偶觀進行調查研究,希望能從中發現一些擇偶標準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議。
二、相關理論
(一)生物進化理論
對于現代人而言,我們都是生物逐步進化的產物,從進化論的角度認為:一個物種得以成功演變到今天,勢必經過了異常殘酷的競爭和壓力才能存活下來。而擇偶則是物種為了讓后代能夠更加適應各種問題而形成的,突出了個體之間的相互性。生物逐步演化的趨勢使得女性在擇偶方面具有較高的選擇性。
(二)需求互補理論
互補需求理論是1958年由Robert提出來的,強調人們在擇偶的過程當中,會選擇性的找一個與自己特征互補的對象,選擇的理由就是為了獲取更多更好的資源。他認為人們往往會選擇能夠彌補自己不足的人為伴侶,尋找互補的對象目的是為了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對象基本狀況分析
研究所調查的個人基本資料包括了專業類別、民族、城鎮與農村、大學年級、是否為獨生子女、父母關系和諧度六項,樣本主要來源于南京工程學院,共計176份有效問卷。就受測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分析,其結果如下:
本次調查的對象大多來自文科專業,占到65.34%,理科專業占19.32%,工科專業占15.34%。其中44.89%居住在農村,26.14%居住在城市,28.98%居住在城鎮。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基本持平,絕大多數的調查對象是大一新生,一部分來自大二,少數來自大三和大四年級。絕大多數調查對象的父母婚姻狀況良好,感情穩定,一部分調查對象的父母離異,少數對象的父母不和、一方離世或者再婚。
(二)擇偶條件具體特征分析
(1)當代女大學生戀愛時所考慮的因素。表1結果顯示,大多數的當代女大學生更加注重對方的氣質與性格,將其擺在標準的第一位,占到65.33%。對方的家庭背景,發展潛力,相貌身材,經濟實力,社會地位等等的外在條件也在考慮范圍,但大多數人看的并不是很重。值得一提的是,對方的學識才干在女生心中也有不小的比重。由此可見,大多數女大學生的標準還是很理智的。
(2)當代女大學生的戀愛情況。圖1表明,大部分調查對象有過感情經歷但現在沒談或者正在戀愛中,分別占25.57%和34.09%,有近半的女生還未有過感情經歷,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正在考慮,占到14.77%。
(3)當代女大學生的戀愛動機。表2中的數據表明,大部分調查對象渴望收獲一份真摯的愛情,占到88.17%,有部分是因寂寞而尋找感情寄托,以及滿足經濟上的需求而選擇戀愛。值得注意的是相當一部分的女生,是為了展示自己的魅力以及受同學和社會的影響而談戀愛。極少數因戀愛游戲和滿足生理需求為目的而戀愛。不難看出,大部分女大學生的動機還是很單純很理智的,也有一部分的女生出于其他原因選擇戀愛。
(4)當代女大學生的戀愛態度。圖2顯示,四分之一的調查對象表示單著挺好,43.75%的調查對象是以結婚為目的而戀愛,其余部分是為了某種目的以及派遣寂寞而戀愛。由此可見,相當一部分女大學生還是有著正確的戀愛態度,一部分對戀愛的態度比較迷茫,其余的只是為了滿足某些需求而戀愛。
四、結論
本研究通過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以南京工程學院在讀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有效問卷176份,并經過統計分析結果,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一)個人因素方面
不同年級的女大學生在擇偶條件上沒有顯著差異。本研究表明由于大學生的年齡很相仿,且長時間在一起相處,擇偶觀和價值觀都非常的相似,結果也顯示不同年級的女大學生在擇偶條件上沒有顯著的差異。
(二)家庭因素方面
同家庭結構的當代女大學生在擇偶條件上具有顯著差異。本研究從問卷結果來看家庭完整的大學生比單親家庭的大學生更重視整體上的擇偶偏好,尤其是對對方的家庭條件很看重,而其不同家庭結構的當代女大學生在擇偶條件上具有另外顯著的差異。
不同父母婚姻關系和諧度的當代女大學生在擇偶條件上也具有顯著差異。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父母婚姻關系和諧的子女比不和諧的子女更看重社會性條件。endprint
(三)社會因素方面
大學生戀愛交往經歷在擇偶條件上不存在顯著差異。當代大學生思想較為先進開放,都是在校大學生,大多數都有過異性交往的經歷,因此這個因素對于大學生擇偶條件的影響可能性較小,不存在顯著差異。
大學生人際關系能力在擇偶條件上存在顯著差異。研究表明,很多人際關系能力一般的大學生在擇偶時較為重視社會性條件。
五、建議
(一)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是當代女大學生擇偶觀教育的起點,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子女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避免因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當,給子女的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
(1)父母要以身作則,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根據相關調查,父母的婚姻質量對子女的擇偶觀能夠產生顯著的影響,她們通過感知父母的婚姻狀況而逐漸形成自己對戀愛、擇偶的基本看法,并能夠確定什么樣的配偶能夠給自己帶來幸福。這種擇偶觀是在與父母一起生活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形成的,這就要求父母必須先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使自己能夠正確地認識戀愛和婚姻,并付諸實踐,通過身體力行來影響子女。
(2)父母要做子女的知心朋友。父母在平時注意與子女多溝通,并試圖成為她們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那么即使距離再遙遠,也能掌握子女的生活及情緒情況,對她們進行及時的教育。女兒對父母推心置腹,可以減少女生在擇偶觀、價值觀、人生觀方面產生的問題。
(二)學校教育方面
學校教育是女大學生擇偶觀教育的重點。高等院校作為當代女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主要場所,應充分發揮校風、校紀、教師等多方面教育資源的作用,切實擔負起當代女大學生擇偶觀教育的重任,以實現其家庭幸福、和諧人生。
(1)廣泛開展以擇偶觀教育為主題并符合當代女大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校園文化活動。既能引導女大學生實現自己的目標,又能使她們充分地了解和認識在未來社會中自己的多重角色和身份,逐步完善她們的擇偶觀、世界觀及價值觀,并實現人格的完善與升華。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把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擇偶觀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不斷地滲透著當代女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并對她們的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把擇偶觀教育融入生動活潑、文明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之中,對于引導當代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偶觀來說,無疑是一項能夠達到事半功倍效果的舉措。
(2)嚴肅校紀,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在大學校園里,大學生戀人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在公共場所親吻、摟抱的行為也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及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學校應針對這種不規范的戀愛行為,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嚴肅校紀,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并且要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大力宣傳有關規范學生婚戀行為的規章制度及懲罰措施,引導學生正確、健康的婚戀行為,使學校的規章制度落到實處。
(3)對大學輔導員、心理咨詢教師等教育工作者進行嚴格地選拔和訓練,加大擇偶觀教育的力度。首先,高校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多,也是關系最密切的教師,肩負著管理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任,因此,高校輔導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同時也要具備正確的擇偶價值觀,能夠及時察覺女大學生在擇偶方面遇到的問題,在感情生活上給予她們必要的關心,并針對女大學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點和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擇偶觀教育。
其次,女大學生在擇偶價值觀方面的問題既是思想問題同時也是心理問題,對她們進行有效的心理咨詢也是婚戀觀教育的一項重要途徑。所以高校應該選聘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為大學生提供及時、適當的心理咨詢,有效疏導大學生的心理不適或心理障礙,增強大學生的擇偶受挫能力,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
(三)個人教育方面
自我教育是女大學生擇偶觀教育的內在動力。目前,我國社會經濟文化轉型,網絡高度發達,各種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形勢,要求當代女大學生努力加強自身教育,不斷學習法律知識,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將正確的擇偶價值觀內化為自身知識的一部分。
(1)明確愛情在人生中的坐標。列寧曾經說過,愛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它是生活的一個方面,人類需要愛情,但并不是為了愛情而生活。目前,許多女大學生在主觀上要能夠認識到愛情在人生中的價值,認識到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當代女大學生應該抓緊時間刻苦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切不可沉迷于感情生活,虛度年華。
(2)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婚戀道德認知水平。目前,關于愛情、擇偶等方面的信息充斥著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婚戀信息的多樣性、復雜性,迫切要求當代女大學生增強自身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自覺地否定或抵制不健康的信息,用科學的、健康的婚戀材料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以提高擇偶道德認知水平,自覺遵守社會規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