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云


【摘要】 目的:分析優質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幸福度的影響。方法:將從2015年6月-2016年9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64例;在藥物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試驗組實施優質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肺功能和幸福度。結果:(1)護理后兩組患者FVC、FEV1% pred 和FEV1/FVC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且試驗組IC及FVC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護理后,兩組患者MUNSI評分均顯著高于護理前;且護理后試驗組MUNSI評分為(23.65±2.76)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8.93±2.01)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和幸福度,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預后康復治療,在臨床中具有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優質護理; 肺功能; 幸福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2-0081-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為臨床中常見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這給老年人群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也給患者家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負擔[1]。生活環境的惡化、抽煙等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誘發因素;另外,老年人的身體素質較差、抵抗力較弱、呼吸系統老化等,增加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感染風險;所以,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對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和生活幸福度的提高具有著重要的意義肺炎球菌疫苗[2-3]。本文對2015年6月-2016年
9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分析優質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幸福度的影響,現將其歸納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6月-2016年9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64例。對照組中,男55例,女9例,年齡60~84歲,平均(77.4±3.4)歲;病程1.4~12.0年,平均(4.2±2.8)年。試驗組中,男53例,女11例,年齡61~85歲,平均(77.6±3.6)歲;病程1.5~11.4年,平均(4.0±2.6)年。所有患者經實驗室檢查及X線胸片診斷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該項研究已經獲得了醫院倫理協會的支持,患者對該項研究具有一定的知情權并簽署了知情協議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藥物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醫護人員要保持窗戶通風,維持室內空氣清新,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避免因空氣對流給患者病情造成不良影響。醫護人員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基礎疾病、既往病史及平時用藥狀況,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與觀察。另外,醫護人員要注意觀察患者痰液量及顏色、體溫、脈搏、尿量、意識狀態等指標,若出現異常狀況要及時的告知主治醫生。
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其護理方法如下:(1)飲食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肺總量和氣促等因素,會使得隔肌下降、胃容積降低,胃腸平衡出現紊亂,對患者正常飲食造成影響,患者常常會出現營養不良狀況。所以,鼓勵患者多喝水以利濕化痰,促進痰液及時排除;讓患者食用易消化、高蛋白及高能量類食物,讓患者維持足夠的能量,增強患者的抵抗能力;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合理為患者配置三餐,維持患者營養平衡,忌刺激性食物、煙酒,以避免過度刺激導致患者出現咳嗽。(2)心理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好發于老年群體,患者病程較長,難以治愈,這會給患者帶來很多麻煩和痛苦,長此以往患者會產生自責、焦慮、抑郁等負向情緒,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絕望、悲觀、自暴自棄等心理狀況;這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復治療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醫護人員要高度重視患者的心理變化,耐心、熱情和主動幫助患者,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念,積極面對疾病。(3)衛生護理。要做好患者的口腔衛生護理工作,及時清除殘留于患者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及內分泌物,這能夠有效降低口腔咽部病菌的生存與繁殖,有助于吞咽功能盡快恢復,可以有效預防患者痰液及食物殘渣誤入氣管內;另外,護理人員還要按照醫囑合理的應用抗生素類藥物,以增強抗生素的臨床應用率。(4)吸氧護理。缺氧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狀,需對患者給予持續且低流量的吸氧護理,以確保患者呼吸暢通及呼吸不適感。先對患者呼吸道進行清理,以清除呼吸道痰液,并對吸入的氧氣實施溫濕化處理,防止對患者肺部造成刺激作用;在對患者進行排痰時,應將其轉換至有效體位,輕拍其背部,協助患者進行排痰。(5)胸腔閉式引流護理。按照穿刺點位置合理確定引流瓶的高度,并做好固定處理,確保引流管道的暢通;并查看浸入水中水封瓶玻璃管的程度,讓其在水中的高度約為2.5 cm;在分析水封瓶中是否有氣體逸出,通過X線胸片來分析患者肺部張力恢復狀況,在決定是否拔管。(6)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時,要做好患者出院有關工作;囑咐患者在進食時要細嚼慢咽、切忌邊吃飯邊說話,以免食物進入肺內;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工作,以免易感人群和體質較弱者出現感染;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及流質類食物;忌煙酒,出門戴口罩以免刺激性氣體對患者的呼吸道造成刺激;體弱多病者可以注射肺炎球菌疫苗;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降低感冒發生風險,避免肺炎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1)肺功能評估:分別測量治療前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量在預計值中的比重(FEV1% pred)、第1秒用力呼氣量在FVC中的比重(FEV1/FVC);以上指標的測定用JAEGER肺功能測定儀進行測量。(2)幸福度評估:根據紐芬蘭紀念大學中幸福度評估量表(MUNSI)對患者主觀幸福感進行評價,評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的幸福度越高[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