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傳瑩 黃娟

【摘要】 目的:分析探討人文關懷用于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惡性腫瘤患者,并隨機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6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方式,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施加人文關懷。并使用抑郁自評表(SDS)和焦慮自評表(SAS)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對比,對兩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進行對比。結果:試驗組患者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對于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惡性腫瘤的患者在其護理的過程中使用人文關懷,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抑郁和焦慮的情緒,提升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因此值得在臨床上廣泛的使用并推廣。
【關鍵詞】 惡性腫瘤; 人文關懷; 護理; 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48 文章編號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2-0095-02
當前惡性腫瘤的發病患者日益年輕化,并且發病率日益升高,由于該疾病的致死率比較高,給患者所帶來的心理影響也比較大,導致患者抑郁和焦慮的情緒,進而也就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不利于疾病的轉移和發展[1]。因此一個有效科學的護理方案可以對患者的生活治療及預后的改善都有較為顯著的意義。人文關懷也很好的呈現出“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護理也由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轉向以人、環境、健康為主要內容,具有濃厚人文色彩的整體護理[2]。本次研究分析并且探討人文關懷用于惡性腫瘤護理中的實際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20例惡性腫瘤的患者,其中乳腺癌23例,肺癌20例,胃癌22例,結腸癌14例,直腸癌11例,宮頸癌5例,淋巴瘤2例,肝癌8例,食管癌3例,其他癌癥患者12例。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23~74歲,平均(48.5±2.4)歲;試驗組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齡22~76歲,平均(49.1±2.7)歲。兩組患者病情、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方式,包括一些常規的護理手段與流程對患者進行護理治療。給予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施行一定的人文關懷護理,主要包括:
1.2.1 人文環境 給患者提供一個舒適良好的住院氛圍與環境,選擇舒適溫馨的病房色調,保持空氣的流通以及室內的濕度和溫度,并且在病房內播放輕音樂,造一種充滿人性化、人情昧,關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需要為中心的人文環境,進而舒緩患者憂慮緊張的情緒。
1.2.2 人文心理干預 醫院要設有專門的團隊來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首先要先了解患者的疾病及其負面情緒,有針對性的進行疏導。對于治療中的用藥及各項檢查,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全面細致的解釋,以便消除患者的疑慮。并在護理中對患者灌輸各種積極的正能量,使其樹立一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疾病給患者家庭帶來的重大壓力,護理人員也要指導并幫助他們正確的認識所治療的意義,這樣也有助于患者及其患者家屬對于治療能夠更好的配合。
1.2.3 個性化護理 對患者和患者家屬施行健康的宣傳教育,做到充分的尊重其意見,并且結合患者的需求和自身的病情,做到在滿足他們生活需求的同時,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給予更多的關心、理解、尊重,這樣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提高個性化的護理服務。
1.3 觀察指標
使用抑郁自評表(SDS)和焦慮自評表(SAS)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患者的情緒越好其對應分值就會越低[3];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護理滿意程度進行分析調查,主要包括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選項。總滿意率=(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抑郁和焦慮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抑郁和焦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患者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惡性腫瘤的發生是由于機體內發生細胞增殖,偏離原來生長的環境,進而形成了癌細胞侵入機體的淋巴系統或者循環系統,使其侵襲了其他組織,導致患者機體功能的損傷[3]。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健康。由于惡性腫瘤的患者本身就是一類特殊的弱勢群體,因此患者家屬及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就顯得尤為重要。一些研究顯示,在患者得知自己病情已確診之后,出現食欲下降、失眠、焦慮等消極情緒者占35%,認為自己要因此終結人生,并就此產生一些悲觀情緒者占40%,認為自己已經成為家庭的累贅和負擔的患者高達70%[4-8]。但是患者如果能保持一個良好積極的心理狀態,對于病情的轉移和發展及治療效果都會有一定的重大意義。因此將“人文關懷”與疾病的治療,以及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進行結合,一方面會提高患者的診療服務,另一方面也提供給患者一定程度的情感服務和精神文化,最大限度的去滿足患者對于健康的需求[9]。醫療實踐中的人文關懷,是在為患者提供必需的診斷治療基礎上,滿足他們在精神、文化、情感等方面的需求,關注患者的生活質量,維護患者的尊嚴和價值,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體現對人和人的生命的全面關愛[10]。endprint
本次研究使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外加人文關乎的優質護理對試驗組患者施行護理工作,患者焦慮評分由原先的(75.8±3.4)分下降到(41.6±1.7)分,抑郁評分也由原先的(83.6±3.5)分下降到(42.3±3.2)分,且護理后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大程度提升了患者對于治療的配合程度,進而也提升了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有研究顯示,大部分患者對于確診后所導致的不良情緒多數是由于對于疾病的認知度不足,因此對于護理人員來說,要主動對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宣傳和教育,患者對于健康的需求要主動去了解,并且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才能保障最佳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應用于惡性腫瘤的護理中,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屬摒棄過去一些陳舊的觀念,也提升了護理人員對于工作的主動積極性,并且給予了患者情感及精神的支持,使得減緩患者抑郁和焦慮的情緒,能夠主動積極的去配合治療,進而提升了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因此在臨床中值得應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海燕,李瑞星,張榮澤,等.人文關懷護理對胸外科惡性腫瘤患者焦慮情緒干預研究[J].河北醫藥,2011,33(19):3016-3017.
[2]陳志玲.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4):112-113.
[3]竺紅梅,白玉琴,顧珍鳳.人文關懷在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4):92-95.
[4]祝明秋,毛平.人文關懷在腫瘤外科優質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7):77-78.
[5]劉海燕.人文關懷在婦瘤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0):99-100.
[6]朱小玲.人文關懷在腫瘤病區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與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21):3237-3238.
[7]翟雅明.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應用舒適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1):99-101.
[8]張玉鳳.優質護理及人文關懷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3):393-395.
[9]祖麗影.人文關懷用于腫瘤外科優質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283-284.
[10]王毅.人文關懷在腫瘤外科優質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6):247-248.
(收稿日期:2017-04-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