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寶
摘要:對于九年級學生而言,化學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它既是一門起始學科,又是一門在初中階段接觸最遲的一門學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生的化學水平卻有了明顯差異.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狀況出現的呢?本文提出一些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提高 學生 化學水平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化學學習,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技巧.下面從教學實際出發,提出一些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的策略.
一、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方法不對,努力白費”.學習方法是指,在學習時,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或途徑.化學雖然屬于理科,但它與數學、物理等學科又有區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用化學的思維去看待問題,用化學的觀點去解釋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1. 組織學生進行技巧性記憶.有些學生認為,化學需要記憶的地方很多,從一開始的元素符號、元素化合價到化學方程式,再到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和鹽的溶解性表,等等.這些內容,學生背誦起來確實困難,比較抽象.這些內容是解決化學問題的工具.這些內容,學生若不記住,是很難學好化學的.組織學生進行技巧性記憶,一方面讓學生記住抽象的化學知識,另一方面通過技巧性記憶,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 培養學生養成隨時歸納、總結的學習習慣.初中化學知識點比較多,比較零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例如,在講“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時,學生先接觸到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我組織學生及時歸納總結,為后續學習制取其他氣體的制法作好鋪墊.在講“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前,讓學生回顧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把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儀器和裝置,收集、檢驗等知識進行系統總結,把它投影到屏幕上,讓學生清楚掌握什么性質的氣體該用什么裝置來制取、收集等.然后讓學生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設計一套制取、收集、檢驗和驗證二氧化碳的裝置圖.這樣,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 引導學生學會比較.比較就是找出事物的異同關系,揭示事物內涵的一種思維過程.初中化學教材中有許多概念、性質等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學生容易混淆,造成誤解.比如,元素和原子的概念;溶解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及時比較,找出這些概念、性質、實驗之間的異同點,指導學生綜合分析,加強理解,使學生牢固掌握這些知識.
二、注重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是學習化學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化學教師在思想上要重視實驗探究,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精心安排、設計好每一個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初中化學教材中有大量的演示實驗.在做好演示實驗的同時,教師要開發趣味實驗(如魔棒點燈和水能生火等),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注重利用多媒體技術
化學教材中有許多概念(如分子、原子等)非常抽象,難以理解,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地展示抽象的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微粒”時,我運用動漫,把電解水的過程通過電腦投影到黑板上,使學生清楚地知道水分子是如何分解成原子,分解成什么原子(用紅色小球表示氧原子,黑色大球表示氫原子),這些原子又是如何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通過這樣形象的展示,學生容易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注重提優補差、分層次教學和課后輔導
學生的化學水平不高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學生基礎差;有的學生偏科;等等.無論在新授課,還是復習輔導中,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提優補差”、分層次教學和課后輔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
總之,初中是學生學習化學的起點,初中化學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高中化學學習.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盡可能采用多種措施,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只要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相互努力,就能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從而為學生繼續深造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劉積福.改進實驗,體驗探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