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字詞是基礎教育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但學習字詞的低效率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如何教給孩子正確、高效的識字方法,是基礎教育語文教學不斷探索的一個問題。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把閱讀和識字緊密結合起來,借助大量閱讀,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擴大識字量。
【關鍵詞】語文教學;擴大識字量;教學方法;基礎教育
在我國當前的語文教學中,以讀書、識字為主線是低年級語文課堂學習的模式之一。這種模式力求擯棄繁瑣的內(nèi)容分析和程式化的句型訓練,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方面下功夫。其基本教法為: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題——初讀課文,讀通感知——小組合作,自主識字——再讀課文,讀懂、質(zhì)疑——三讀課文,讀好、背誦——總結復習、讀讀寫寫。多識字,促進閱讀;多閱讀,鞏固識字、積累語言材料,這樣做可以為啟蒙中的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題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低年級學生們在上課開始的階段往往會精神不集中,思維飄散,教師難以直接對其灌輸知識內(nèi)容。加之語文教學知識內(nèi)容較為散亂,在學生思想不集中的情況下,語文教師往往會更難以找到準確的教學切入點。直到課程上到中間階段的時候?qū)W生才逐漸被課程吸引,但也錯過了較多的內(nèi)容,如此一來不僅浪費課堂時間,學生們的知識內(nèi)容吸收也不完整。在語文教學中,通過營造情景,引入課題的教育方式,能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中,通過各個感官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堂初始階段,便可結合教材與現(xiàn)實,通過娓娓動聽的語言,集中學生渙散的精神,迅速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中。
一個技巧是,教師可以通過直觀的實物展示,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再循序漸進引入課文內(nèi)容。例如,一位老師教《蒲公英》一課是這樣導入的:上課了,老師拿出自己在秋天保存至今的蒲公英果實展現(xiàn)給學生們看。蒲公英似傘狀輕盈的外觀形象引起學生們濃厚的興趣,也激發(fā)了學生們想繼續(xù)深入了解的欲望。上述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有效的帶動課堂氣氛,同時在營造的蒲公英情境中導入課題,使得學生們真正理解了課文中“勇敢的小傘兵”、“會飛的蘑菇”的真正寓意,整堂課程的結構安排也因此賦予了更多的價值。
2初讀課文,讀通感知
語文教學中,強調(diào)的是理解、感知、通透,要做到真正熟知課文內(nèi)容,挖掘課文作者想傳達的真正寓意,首先需要做的便是熟讀課文,讀通感知。低年級學生在接觸一篇新的語文課文時,拿起課文第一件事便應是朗讀。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當使學生明確課文中字詞句法使用的重要性,使其認識到熟讀是理解課文最直接的方式。學生們朗讀課文,需要一字一句,字正腔圓,不可有任何懈怠之心。在朗讀的過程中,逐漸攻破心中對課文的疑慮,同時還會增加新的疑點。經(jīng)過多遍的朗讀,當學生們在不牽強暗記的情況下便可熟知文章內(nèi)容時,當不需要強行記憶也可朗朗上口,不會讀錯任何字句的時候,學生們便可說是真正形成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同時對課文的理解也大大加深,語文學習能力也能有效提升。
3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在使學生們學會朗讀課文后,下一步需要做的是教育學生學會自主識字。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記下所有生字,再由老師集中出示所要學習的生字。由于學生在反復朗讀課文時已經(jīng)對所要學的生字有所印象,再由教師進行分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們自主對所學的生字進行學習,能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們對生字的認識。低年級學生們學習能力尚淺,若一味由老師告知,則還會因為印象不深而不斷遺忘。因此教師抓住學生好動、愛集中的特點,進行分組討論學習,再加以適當?shù)墓膭钆c獎勵,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未知知識的能力,在這種學習形勢下學生們對于生字的記憶與印象也會有所加強。
4再讀課文,讀懂、質(zhì)疑
在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學中,語文課文通常是較為淺顯易懂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上通常以識字與朗讀為主線,通過朗讀加深學生們的課文印象,通過學習生字使學生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內(nèi)容,而在這之后還需要繼續(xù)熟讀課文,并且鼓勵學生對之前的學習內(nèi)容提出質(zhì)疑與疑問,以此更進一步學習課文。語文知識無窮無盡,單從簡單的一個漢字,便可衍生出無盡的詞句內(nèi)容與多篇幅的語文知識。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低年級學生當前還屬于初識階段,在這一時期教師應當多加培養(yǎng)學生不懂就問的良好學習習慣,鼓勵學生自行挖掘課文中的疑難疑點,學會質(zhì)疑課文內(nèi)容,學會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愛提問的習慣,鼓勵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提問給予符合實際、有針對性的回答,同時教師自身也應當在教材中提前備案,劃出課文重點難點,切忌敷衍,以大篇幅的姿態(tài)進行教育,杜絕沒有針對性的語文教學形式。
5三讀課文,讀好、背誦
一篇好的課文,不僅需要熟讀、熟知,還應當能流利準確得背誦出來。在學生能全篇讀懂課文后再進行背誦,不僅能加深印象,起到鞏固記憶、積累知識的作用,同時還能從背誦過程中領悟到更深的課文寓意。在學生背誦課文的過程中,能不斷積累豐富的字詞材料,進而循序漸進轉(zhuǎn)換成為自己的語言,開拓學生的語文世界,從而學習到大量的語言知識。其次,背誦課文還能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強化學生們的記憶力,使學生在接下來的語文知識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
然而,教師在要求學生們背誦時,不能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應選擇經(jīng)典篇章,讓學生反復朗讀,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背誦,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們在背誦過程中,也應當自行揣摩、研讀,鼓勵學生體會課文作者的寫作寓意,提高學生們的課文理解能力與背誦技巧。
6總結復習、讀讀寫寫
在一節(jié)課行將結束的時候,回顧這堂課的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充分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在學習了新的語文知識后,教師向?qū)W生們強調(diào)復習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課下復習鞏固。教師可布置相應的作業(yè)內(nèi)容,幫助學生加深課堂印象。而課堂上所學的生字,應當安排學生進行描繪、臨摹,加深對生字詞的印象。學生在學習生字時,教師應當在旁邊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及時糾正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筆畫,使學生端正寫字,鞏固字形,形成認真、靜心學習的良好習慣,其目的也是學生對自我掌握字詞的認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第六屆漢字與漢字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提出了“聽說起步,閱讀識字”的觀點,強調(diào)學生在讀中識字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在識字數(shù)量上提出“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要求,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大量識字?!俺Uf口里順,常寫口不笨”,學生在閱讀中能認識了大量的字,積累大量詞匯,而且不僅產(chǎn)生了情感體驗與領悟,感受到語言的美,還積累了語言材料。因此,要想擴大識字量,必須讀大量讀書、讀好書。
通過引導低年級學生把閱讀和識字緊密結合起來,讓他們借助大量閱讀,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擴大識字量。以上介紹了基礎教育語文教學中如何擴大學生識字量的教學方法,可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吳忠豪,宋道嘩.聽說起步,閱讀識字——小學生“自主識字”實驗研究.第六屆漢字與漢字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摘要集,2015
作者簡介:
王璐(1996.10~),女,云南昆明人,主要從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現(xiàn)當代文學學習和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