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廷藝
【摘 要】新課改強調,有效課堂教學需要英語教師應采用新的教學方式;有效課堂教學要著眼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效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制訂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新課改;有效課堂;英語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廣,英語課堂教學已經徹底打破了傳統教學種種弊端。新課改強調“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落實以人為本、促進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廣大教師所面臨的重大課題。新課改中如何讓英語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筆者通過教改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新課改強調,有效課堂教學需要英語教師應采用新的教學方式
新課改的初中英語課本改變了傳統的作法,為訓練學生口語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課本同時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供真實的語言場景材料,以便在課堂上開展交際活動。文章內容以對話出現較多,說明新課改后,聽說讀寫、強調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學內容的編排方式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啟發思維、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并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使學生真正初步掌握運用英語這個交際工具。以上這些變化需要教師教法必須改革,采用新的教學方式來教學生。
運用英語情境教學。情境是指具體場合的情形或景象,英語課堂教學應更多采用投影、圖片、視頻、實物;教師的表情手勢、表演動作;課文教學中使用的錄音、表演課文時人物不同的聲音等等途徑或手段來達到情境教學的目的。
運用直觀語言來教學。教師課堂上使用的英語,可以借助手勢、表情、動作相配合,使語言形象化,易于理解、記憶。抽象語言也可以借助實物、圖片、簡筆畫,讓語言和實物之間建立直接的關系,達到語言直觀。
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果學生對英語學習抱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定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設計滿足多層次學生需求的、不同規模的、形式多樣的、節奏多變的教學活動,適時改變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把英語學習卓有成效地進行下去。課堂上可以讓學生畫畫簡筆畫、扮演角色表演一些小故事,也可以增加理性思考的活動,如討論、演講、辯論等,還可以隨機地穿插些與所學內容有關的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幽默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參與意識。這樣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滿足學生的成就感。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例如:每周進行一次口語英語競賽,對于成績前10名及進步的學生進行獎勵。表揚與獎勵比批評與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前者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對于那些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與鼓勵,設置情境使其有成功的體驗,以免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如果回答出了差錯,也不要埋怨、訓斥、責怪,而是及時幫助其認識和糾正過來,并盡量挖掘其正確可取之處,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不受挫傷。將這種良好的課堂氣氛不斷延續下去,每個學生也就更加膽大敢言了。
二、新課改強調,有效課堂教學要著眼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新課改強調課堂教學要以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這樣就必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培養學生自覺預習新課的習慣。教師可以對新課的主要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課文,邊看邊思,切思切記,不懂的作上記號。上課時各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難點、疑點,這樣會使學生自己很快做到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知識來學習新知識,就懂得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在學生學習新課之前,就對課本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
培養學生用自己語言復述課文。可以給學生keywords或自編與課文相關的對話,或是對于課文提出問題來討論。例如《Go For It》八年級(下) Unit 8 SectionA給出keywords再請學生復述:Russian soup , first , cut up , put...into... , add...to...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多閱讀英語報刊、英語課外書,擴大知識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教是為了不教”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為了適應新課改,教學過程中要突出課堂教學以學生學習為主體,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新課改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發展需要對課本進行調適和重組,再加以發展。課堂活動轉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而是“教”讓位給“學”,在活動中學習,大力提倡學生在參與、探究、體驗、主動、創新、合作中學到知識。
三、新課改強調,有效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制訂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應善于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一潭死水,努力想辦法,制訂好適合學生特點的評價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此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勇于開口講、敢于大聲練。我在實際教學中,剛開始發現有些學生總是瞪著眼睛看英語,就是不出聲,我心里非常著急,需要趕緊找到解決辦法,通過觀察,我認識到比賽與競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特別是當今的中學生,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于是,在上課過程中,我針對班級人數少、便于管理操作的特點,把學生分為三個大組,在黑板上設立了考評臺,并分別用N(North)、M(Middle)和S(South)來代表各組的標號,然后進行比賽,按名次計分。比賽形式要靈活機動,隨著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有所變化。比如朗誦課文,聲音洪亮、口齒清晰、語速流利者能夠得第一名。于是讓學生進行分組朗誦,結果一個組比一個組讀得好,一個組比一個組讀得聲音大,達到了讓學生“大膽開口講英語”的目的。在演練對話中,為了強化語速流利,我在班上采用計時制,哪一組在演練過程中用時少,就能得第一。結果學生在準備過程中,有不會讀的單詞或句子,趕忙問別人;學習好的學生害怕本組落后,趕忙輔導成績較差的學生,達到了課堂教學合作與探究的目的。針對閱讀性短文,為了考查學生對重點句子及重點詞組的理解能力,我讓學生扮演小老師的角色,先標出重點句子、重點詞組,然后分別講評,每人一次機會,多講者,多獎勵分數,從而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極為高漲,參與意識極為濃厚,學習成績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總之,新課改的有效應用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營造了一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變講堂為學堂,變主講為主導,變懲罰為激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他們有難必思,有疑必問,有話必說,有理必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觀察分析能力、比較概括能力、推理判斷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不斷加強。
參考文獻:
[1]《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余文森著.《有效教學十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吳棠著.《中學英語教學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