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摘要 目前在牛飼養管理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即為乏情,常表現為難以受孕,從而降低牛場的繁殖率。本文分析了母牛乏情的原因,并提出了常見的預防及治療措施,以期為防治母牛乏情提供借鑒。
關鍵詞 母牛;乏情;原因;預防;治療
中圖分類號 S8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9-0243-01
母牛乏情就是育成母牛14個月之后未發情或者經產母牛產仔之后3個月后未發情的現象,可造成不孕,大大降低母牛的繁殖能力,目前在很多牛場尤其是集約化的養殖場中廣泛發生。經統計,我國母牛繁殖異常的發生率約4成,增加了飼養成本,對整個牛養殖業的發展產生了制約作用。在實際生產中造成母牛乏情的原因有很多,提前做好預防可有效降低養牛場的損失。
1 造成母牛乏情的原因
母牛發生乏情現象的原因包括飼養管理、母牛下丘腦垂體內分泌失調、卵巢子宮方面的疾病、周圍環境等。一是飼養管理及周圍環境方面的因素。母牛日常飲食中要確保蛋白質、微量元素及纖維素等養分的平衡,營養不足可使母牛首次發情的時間延遲;母牛首次產仔后的飼料搭配比例與其后期發生生殖疾病的關系密切相關,以蛋白質為例,若不足則會造成母牛停止發情;胡蘿卜素B直接影響黃體的功能;磷元素如果不足,則會造成母牛延遲性成熟的時間或者不發情;長期單一飼喂棉籽餅也會造成母牛發生不孕現象[1]。二是下丘腦垂體功能失調。下丘腦如果功能出現失調現象,會造成內分泌紊亂、對卵巢的正常發育造成不利影響,最終影響卵泡的成熟而發生乏情、不孕現象。三是子宮功能性疾病。包括卵巢靜止、持久黃體、子宮內膜炎等。四是其他因素,包括年齡、品種等。乏情與年齡有較為密切的關系。據研究,隨著年齡的增加,母牛發生不孕的概率逐漸增加,一般母牛3~4歲時繁殖能力較強,5歲之后逐漸下降,超過7歲之后繁殖能力顯著下降。隨著母牛生產次數的增加,其乏情幾率越高。不同的品種,發情間隔的時間也有差異,例如泌乳性奶牛的發情間隔期比哺乳奶牛的短,肉用奶牛的發情間隔期又比哺乳奶牛的短。
2 預防措施
2.1 改進母牛發情鑒定的方法
為了減少乏情母牛的數量,可改進發情鑒定的方法。在實際生產中,有些母牛并不是真正的乏情,而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發情現象未被觀察到,或者乏情時間出現延遲。一般母牛乏情情況的鑒定除了受到檢查人員技術水平的影響外,還與母牛在各個時期的生理特征等有密切關系,不同的母牛個體發情表現的強度、持續的時間存在很明顯的差異。而且發情也不是集中在一個時間段發生,而是有一個波動的范圍,表現為時強時弱,即有時候有很明顯的發情表現,隨后又表現不明顯,之后再表現明顯[2]。
母牛發情的表現會受到季節、時間、周圍環境等的影響,如在安靜的環境、周圍有公牛的早晨或傍晚表現出明顯的發情現象。由此可知,改進發情鑒定的方式就是提高檢查人員的技術水平、調整觀察時間等,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將每頭母牛的繁殖檔案詳細完整地記錄在冊,根據檔案對其下次發情的時間進行預測,若在預測的時間段不發情,則開展一系列的檢查工作,也可開展一定的干預措施。
2.2 科學控制母牛體重,合理搭配營養,必要時進行人工注射藥物干預
對于初產的母牛,要保證其在正常的交配期內發情,可根據其品種將體重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有研究表明,初產母牛發情時的體重多在其成年體重的40%~50%,不同的品種有一定的差異。對于弗里斯奶牛,其初次發情時的體重約為260 kg;對于荷斯坦奶牛,其初次發情時的體重約為280 kg。對于經產母牛,要盡快使其發情周期恢復、正常發情交配,必須保證其營養良好搭配、圍產期間沒有疾病發生或及時治療;母牛生產后獸醫人員要對其及時進行檢查,包括子宮恢復等,以對產犢后易發生的副作用進行預防。為了確保經產母牛有效發情,必要時也需要獸醫人員的適當干預,解決一些異常情況,并做出正確的發情鑒定。產后早期及時注射藥物,可使母牛發情的周期盡快恢復,為下次懷孕做準備。母牛配種后定時檢查是否有妊娠,以及時將配種后的乏情母牛檢查出來[3]。
畜主根據牛場的實際,對母牛產犢的大致時間做出計劃,在此基礎上根據獸醫的建議開展工作安排,可在初產母牛發情的早期注射激素,對母牛的排卵情況進行誘導,確保母牛在預期的時間發情,以有效避免發情期延遲或者初產牛犢死亡。如果牛群中母牛乏情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則應加強飼養管理。
3 治療措施
母牛的乏情主要有2種類型:一種是卵巢無功能、處于靜止狀態,另一種是發生卵巢黃體囊腫、子宮腫瘤等疾病。對于第一種情況的母牛,其乏情癥狀多數無法治愈,此種類型的母牛一旦確診,及時將其從繁殖母牛群體中淘汰出來。對于由于疾病、營養等方面問題而造成的乏情母牛,則要及時調整飼料比例、改善配方,在日常飲食中加入母牛生長必需的礦物質、營養物質,加強營養,一般可治愈此種類型的母牛乏情癥狀,在較短的時間恢復母牛卵巢的功能,盡量不要采取藥物治療,特別是采取激素療法,以防產生明顯的副作用。如果生殖器官正常、體重標準的母牛已經進入初次發情期卻不乏情,則需要采取激素療法進行誘導,也可在母牛耳朵的后方埋植雌二酮等[4]。
對于有功能性黃體的母牛,如果出現乏情情況,則結合其發病原因針對性地采取治療措施,對其發情進行誘導、強化,生產中常用的方法是用激素刺激母牛的生殖機能,在治療過程中還要加強飼養管理。
4 參考文獻
[1] 艾亞臣.母牛乏情的防治[J].養殖技術顧問,2013(5):64.
[2] 馬廣路.母牛乏情的預防措施[J].黑龍江動物繁殖,2015,23(6):25-26.
[3] 李潤元.奶牛乏情的原因、診斷要點及防治措施[J].養殖技術顧問,2011(1):54-55.
[4] 牛化雪.奶牛乏情的病因分析及治療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