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楊陽
摘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關鍵,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新課標對數學教師明確提出的教學要求。數學學科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的發展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重點促進學生的思維深度的提升,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本文針對如何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的思維深度問題,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以期實現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教學 思維深度 教學策略
引 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培養與發展的重要階段,數學學科活動實際上也是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要把握好每一個教育時機,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得到知識的積累與思維的鍛煉。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是引導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利用數學思維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站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上,關注學生思維深度的提升,精心設計教學策略,讓學生積極參與進數學學習中來,并逐漸完善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深入挖掘教材,明確學生深度學習目標
明確學生深度學習目標是加強小學數學教學思維深度的前提。小學生數學基礎薄弱,數學認知能力比較低,對學生深度學習目標的確定,要求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個體特點,深度挖掘教材內容。首先,教師要通讀小學階段的全套教材,了解每個章節的內容,梳理各個章節之間的聯系,系統的把握各個教學模塊的教學要求與標準,整合自己的教學思路。其次,在通讀一遍教材有整體上的了解和把握之后,要再次細讀教材,進一步找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結合新課標中的教學目標,安排教學時段并明晰各個學段知識的分布。最后,教師要一章一章一節一節的精讀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出教學重難點,把握數學思想深入本質,制定教學方案,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只有教師深入挖掘教材,才能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好指導作用,指導學生向著更深層次的思維擴展。
二、合理布置學習任務
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的思維深度,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生主體地位,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教師開展思維深度教學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展開學習活動,任務驅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在數學知識的海洋里鍛煉自己的數學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任務驅動學生深度提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互動式教學,構建互動課堂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的共識,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互動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僅是對教師提出的“是不是”、“對不對”的回答,而是能夠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思考與同學之間與老師之間展開交流互動。任務驅動學生深度提問就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為學生安排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提問。比如我們在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通過觀察、拼接、推理驗證等方法探究圓柱體表面積的組成這樣的學習任務。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要比單純的聽老師講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這一任務中會動手數圓柱是由幾個面組成的,會試著自己找一找計算圓柱體表面積的方法,在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學生也會向同學、老師提問,在這一過程中既讓學生形成深度提問的習慣,又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結合的數學思想。
第二、任務驅動學生深度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為學生設計具有深入探究價值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探究意識與思維深度。比如我們在學習“長方形的周長”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的探究任務:有這樣一塊長方形的紙板,我們把它的長減去4厘米之后剩下紙板的周長是46厘米,那么這塊紙板原來的周長是多少呢?學生們一聽這個問題紛紛躍躍欲試的想要求解,但是在下筆計算時又不知道該如何入手,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成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在小組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在你一言我一語的積極討論中,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很快就有了解題思路。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是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用到的輔助工具,多媒體集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為一體的特點可以為學生創設生動多彩的學習氛圍,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們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三角形的輪子、橢圓形的輪子和圓形的輪子轉動的動畫,學生們的注意力就會一下子被吸引到動畫中去,這時教師再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我們生活中所見的自行車、汽車的輪子要作成圓形的,而不是三角形不是橢圓形的呢?學生們就會積極回答“因為圓形可以快速的轉動,三角形和橢圓形轉動起來有困難”,由此一來不用老師過多的解釋學生就會了解數學的本質,因此多媒體的使用增強了學生拓展思維深度的主動性,也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數學現象,掌握數學知識。
結 語
總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重要的教學目的,教師要深挖教材內容,將對學生思維深度的培養目標與日常教學目標相結合,積極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采取任務驅動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加強對學生思維深度的訓練,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學生用數學思維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J]. 李京梅.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16(05)
[2] 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研究[J]. 鄭超盛. 華夏教師. 2016(11)
[3]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思維訓練[J]. 杜得勤.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07(05)
[4] 小學數學思維操作活動學習初探[J]. 王真紅,馮樹梅.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1)
[5]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思維訓練[J]. 韓改英.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