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德全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合理導入能夠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讓學生融入課堂,提高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幫助教師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生物學科要求學生的目的性和意識性要強,對生物學科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形成。所以,在生物教學課堂中應用導入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對該方法進行探討和研究,闡述其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導入法 生物教學 探討 應用
隨著教學過程中新課改的進行,生物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僅僅是一本書和一支粉筆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倡導學生先學習,老師再教授內容,并且在課堂中互學互動,以學生證為主體進行授課,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生物在學生教育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科,新課改過程中,為了能夠將新的教學模式引入生物課堂中,就采取了課堂導入的環節。采取課堂導入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從而實現教學目標。要想實現導入的目標,還需要對其進行討論和實踐,這也是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要任務和課題。
一、導入法的作用或意義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應用課堂導入法的前提是對導入法進行充分的了解,對其作用進行掌握。從實際課堂教學情況看,導入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作用:
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集中精神和思維,激發其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良好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學習起來不會枯燥乏味,進而提高學習興趣。因為,對事物具有學習的興趣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教學課程和活動的動力,這就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其情緒高漲,大腦活躍起來。也就促進學生對下面的學習進行自主探究。
2.導入法可以展示出教學意圖,揭示課題內容。教師采取導入法進行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夠在課堂中展示教學內容,揭示教學意圖,讓學生能夠吸收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能夠了解其中的內容。
3.導入法具有銜接作用,將新舊知識進行良好的銜接。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教學采取導入法將新舊知識的邏輯關系銜接起來,通過教學工具,藝術等方式融入課堂,讓學生對舊的知識進行鞏固,對新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
二、高中生物教學課堂的導入方法和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導入法并不是單一的,而具有多種形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課堂的導入策略。
1.疑問導入法
在自然科學發展中,很多問題都是科學家首先對其提出了疑問,然后再進行實踐,最后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所以教師教學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在引入新的教學內容時候就可以采取疑問導入法,通過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然后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在老師提出疑問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層次問題,因為一個班級中必然會存在學習成績不等的學生,并且學生的接受知識能力,學習能力等都各不相同,所以,教師應該從整體的水平出發,提高疑問的水平和標準,使疑問轉化成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如:在自然界的不同層級能量問題中,教學可以這樣提問:若一個人困在的荒島,身邊只有一只雞和一包稻谷,那么這個人為了獲得更高的能量,能夠活的久一些,那么是先吃雞再吃稻谷嗎?還是先吃稻谷,并將稻谷喂雞,讓雞生蛋,再吃雞蛋的所獲得能量高呢?第二種方法是給予學生的思考提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會進行思考,然后進行探索,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教師給出答案是前者的時候,學生會對此產生好奇心,想知道為什么,便進入了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教師也通過了疑問的方法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進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
2.生活導入法
對生活的觀察是自然科學的源泉,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根據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情況進行新知識的導入,這對課堂新知識點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學生通過對生活中實例的學習,可以然后事件的年代感,這樣的方式也烘托出了課堂氛圍。如:在教師教授遺傳和變異課堂時,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遺傳和變異相關的知識進行了解,比如,人體的血型問題,分別有A,B,AB,O。A型和B型是無法生成O型孩子的。對于耳垂的遺傳來說,其是顯性的,那么單,雙眼皮的遺傳是顯性的還是陰性的呢?或者是脫發是遺傳男性還是遺傳女性呢?等。這些問題的提出都可以使學生對生活環境進行了解,提高對生物學特征的求知欲。當學生對這些內容和知識了解并學習后,必定會對生活進行觀察,從而對遺傳學知識產生了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課堂中,可以采取生活導入法,讓學生將知識學習融入生活,促進學生學習,進而完成教學目標。
3.舊知識復習導入法
高中生物教學知識是具有一定的系統性的,只是個別章節有點散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習幫助學生對舊知識進行回顧,然后承接出新的知識內容,這個過程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舊知識,也可以促進學生建立起新知識的構架。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根據圖示的理論,學生可以將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建立起關系,并對其進行知識的強化。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采用舊只知識復習法,可更好的掌握教學節奏,活躍課堂氛圍。如:在進行果蠅實驗過程中,可以引用舊的知識,豌豆雜交實驗進行復習,對其內容理論進行回顧,然后引入新知識,在回顧過程中提出問題,并讓學生對其聯想,將這個定律應用于動物上還是否可行?學生面對這樣的提問,就會產生好奇心,進行主動思考,并對該定律進行動物上的嘗試分析。這樣的舊知識的引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也在課堂中創造了情景教學的模式,形成了一個過度知識階段,進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意識。
結 論
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采取導入法可以使教學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可以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意識,并讓學生能夠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識,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導入法種類很多,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疑問導入法,生活導入法,舊知識復習導入法等都是很好的方法,對教學的發展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候銘.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導入法探討[J].新課程《中學》,2017(5)
[2] 李百盛.新課程概念下高中生物教學課堂導入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