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專業發展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以及影響因素,之后根據西方教師專業的先進經驗,探討了我國教師專業在國際視野下的發展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國際視野 教師專業發展 氛圍 反饋 政策 激勵 領導
引 言
新形勢下,我國教師的教育面臨著重大挑戰,一方面,國際交流的頻繁以及我國文化的發展,對于教師素質提出了更好地要求,另一方面,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也促進教師專業進行創新和發展,所以如何在國際視野下做好教師專業的發展工作,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重大課題。
一、教師專業的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
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科的知識、教學的能力以及學生的管理等,需要強調的是,對于不同學生能夠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多媒體教學、個性化教學以及特殊化教學等,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內容。大部分教師認為參加相應的專業學習,能夠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尤其是學科教學能力的學習,能夠改善課堂氛圍。但是很多地區的教師并不能很好地參與專業發展的相關活動,很大程度是因為教師所在的學校沒有提供相應的條件,學校的環境不適合專業發展的學習,加上很多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參與活動,也有一部分教師覺得參與專業發展活動的意義不大,或者是費用太高,認為不值得參與。
二、國際視野下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一)明確專業發展時間
一些西方國家都專門規定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日期,從而保證了教師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學習,比如德國規定每學期有7天是專業發展的活動時間,韓國也有4天,比利時有3天。而我國的教師卻常常是學習時間與工作時間乃至生活時間有沖突,所以我國需要從國家政策上規定教師每學期有一定的時間進行專業發展的學習,可以安排每學期有30小時的活動時間,這樣從政策上為專業發展提供了保障,讓教師進行專業發展學習時沒有后顧之憂。
(二)更新教師培訓方法
很多教師進行學習都是為了提高實際教學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專業發展具有實用性,同時還能夠發揮教師的主體性,讓教師主動學習,主動提高自己的素質。以往我國的教師培訓都是根據專家調研的結果,找出教師能力欠缺的地方,集中進行培訓,這種培訓效果并不好,嚴重影響了教師的質量,通過專業發展活動,教師能夠根據自身的問題,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補充,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三)滿足需求進行激勵
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教師都希望通過學習強化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但是囿于條件有限,他們需要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進行學習。尤其是在我國農村小學,條件比較艱苦,很多教師進行專業發展學習的勁頭和熱情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激勵,村小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之后沒有上升空間,加上教師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教師失去了進取心,即使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也不主動解決和積極探索,只是默守陳規,采取老舊的方法進行教學。為了扭轉這一局面,需要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水平,滿足他們的需求,并建立相應的激勵制度,對表現優異的教師進行表彰和獎勵,激發他們獻身教育的斗志,同時還能夠起到帶頭示范的作用,讓更多的教師愿意進行專業發展的學習,從而打造優秀的教師隊伍。
(四)注重研究合作學習
目前,很多教師進行專業學習的方式都是參與會議,根據研究的問題,探討出具體的方案,這種方式比較傳統,需要進行創新。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學習和討論,將教師分成小組,每個小組研究一個課題,之后這些教師進行密切合作和深入研究,并且反復試驗,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還可以與其他學校的教師進行交流,集思廣益,共同進步,同時根據研究學習的結果制成幻燈片或者是電子資料,之后與同事進行討論,找到不足之處,做好改進工作[2]。
(五)加強領導引導組織
學校的領導必須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在學校內部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創設有利于教師進行專業發展活動的環境。可以在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上進行指導和示范,親力親為,讓教師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同時還可以通過舉辦和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活動或者文體節目,增強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的領導需要制定科學的評價和反饋體制,綜合評估和考核教師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師對自身素質的重視,并且努力進行專業發展的學習。
結 論
綜上所述,近年來,教育的質量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而提高教師質量是打造優秀教育體系的必經之路,所以在新的發展背景下,必須重視教師專業的發展,與時俱進,吸收和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解決我國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從而為社會培養優秀的教師。
參考文獻:
[1] 趙明仁.國際視野中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及對我國啟示——基于TALIS 2013報告的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15,27(03):100-106.
[2] 左明章,雷勵華.面向教師專業發展的視頻案例資源建設策略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5(09):77-84.
作者簡介:陳聰,女,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師專業發展,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