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露
“95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的現(xiàn)象、原因及對策研究
王曉露
現(xiàn)如今“95后”大學生群體由于受到外界信息社會的影響、自身的自律性弱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導致部分的“95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產生了很多“不和諧”的社會現(xiàn)象及問題,重拾并幫助大學生樹立堅定而又正確的理想信念應從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及輔導員工作三個方面入手,從而幫助大學生進行正確價值判斷和選擇。
“95后”大學生 理想信念
在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社會信息化程度十分發(fā)達的今天,人們的理想信念缺存在普遍缺失的現(xiàn)象,甚至在知識層次結構和智力水平較高的大學生群體中,也存在理想信念嚴重缺失的現(xiàn)象,在校大學生普遍對專業(yè)知識有很大的求知欲望,重視專業(yè)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卻忽視了個人理想信念以及政治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于是出現(xiàn)了高校學生迷信思想嚴重、缺少精神支柱、加入中國共產黨只是出于某些功利性的目的以及不認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等“不和諧”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作為一種精神現(xiàn)象,是人的心靈世界的核心,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xiàn)。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理想信念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習近平說,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因此重拾并幫助大學生塑造正確而又堅定的理想信念勢在必行。導致大學生理想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有外部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自身原因以及高校教育層面的缺失。目前在高校就讀的主要以“95后”學生群體為主,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尚處于初步形成當中,加之學生自律和自我管理意識弱,此時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以及網(wǎng)絡信息的干擾和影響,一些消極、錯誤的價值觀念會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同時部分高校也忽視了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宣傳工作,尤其是沒有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主渠道的作用。綜合上述現(xiàn)象和原因,我認為可以從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及輔導員三個方面入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學校應利用網(wǎng)絡以及新媒體技術等途徑,積極利用網(wǎng)絡,找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網(wǎng)絡化的切入點和立足點。主動占領網(wǎng)絡思政教育陣地,通過網(wǎng)絡以及當前形式多樣化的媒介平臺加大關于理想信念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如建立相關方面的公眾號以及網(wǎng)站進行教育和宣傳。同時以校園文化為載體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行培養(yǎng),例如多開展一些此方面的學術講座、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此外,還要多組織大學生深入社會實踐與田野調查中去,帶領大學生深入工廠、農村以及社區(qū)等參觀學習調研,讓學生了解當前的國情民情,引起“95后”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強烈共鳴,從而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民主、富強、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信念。
當前高校對“90后”大學生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具體任務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來承擔。因此要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同時還要重視理論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方式方法。轉換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與時俱進,根據(jù)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規(guī)律,不斷的總結和拓寬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實效性和針對性。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理論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多設置課堂討論與互動環(huán)節(jié)。同時還要注重思政教育理論與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要重視對“95”后這類大學生群體現(xiàn)實人文關懷。
參與學校一線的教學管理工作,并且與大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輔導員應在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身體力行的帶動和影響學生,輔導員應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覺悟,堅定政治立場,增強自身的人格力量,從而更好的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其次高校輔導員還要履行好學生知心友和人生導師的職責,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關心學生了解學生所想關注學生所關注的焦點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在服務中滲透關于理想信念的教育,平時加強對學生關于理想信念塑造的培養(yǎng)和教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教育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發(fā)展。讓學生進一步認清自己的歷史使命,明確自己的成才目標,真正從內心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理想,在為實現(xiàn)共同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xiàn)個人理想。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
[2]吳秋鳳.加強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3]郝立新,等.學習貫徹《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筆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1).
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