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面臨著學時數減少,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差異較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不高等多方面的問題。通過使用網絡教學平臺信息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個途徑。本文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和學生評價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自主學習;評價體系
1引言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該門課程為高職院校中的一門必修課程。近年來,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學時一般為64學時,部分專業將學時數進一步壓縮為32學時,教學學時數較少、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差異較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不高是該課程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通過實踐研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解決以上問題一個較好的方法。
2.研究現狀
從古希臘開始,蘇格拉底、柏拉圖等都提出過自主學習,之后很多名家都倡導自主學習。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華盛頓城市大學的齊莫蔓教授。20世紀90年代他建立了一套自主學習的理論。提出的內容都注重學生創設主動求知的氛圍,強調學生自己獲得知識。
國內,自主學習思想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很多學者做了相關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教育理論界和實踐界對自主學習廣泛研究,明確提出了自主學習概念。
3計算機應用基礎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過程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文字處理軟件使用、電子表格軟件使用、演示文稿軟件使用、計算機網絡與Internet應用等方面。
3.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在線教學平臺,使用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方法,將學生的學習拓展到課前和課后,增加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
課前教師可以錄制微課視頻,將視頻上傳到學習平臺供學生查看相關學習內容,制作課前測試題測試學生學習掌握程度,從而制定相應的授課方案。
課中教師針對學生課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行互評和教師評價,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并針對學生學習薄弱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
課后布置相應的練習題目供學生進行學習。
通過以上步驟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來,從自主學習中獲得快樂,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
3.2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
教育信息化是大勢所趨,如何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是當前教師要加強學習的地方。目前很多在線教學平臺免費提供給教師使用,這些平臺可以為教師創造交流式的自主學習氛圍,可以增加師生以及學生相互學習的機會。教師要告別過去的滿堂灌的陳舊教學方法,營造自主學習氛圍,積極適應微課、慕課等新的教學形式。對學生多鼓勵,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與教師進行合作學習,鼓勵學生進行主動的自主學習,規范學生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創新,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
3.3要有完善的自主學習評價體系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評價體系,可以更加靈活。目前的教學平臺多數能夠用大數據的方式呈現學生的學習進度,借助于教學平臺可以掌握學生的自學進度等,因此可以將學生自主學習的全過程納入到評價體系中來,如目前的云課堂教學平臺,可以根據學生的考勤、課件完成度、互動參與度、課堂表現、測驗、作業、考試等多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從學生角度來說,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確定學習目標,只有學習目標明確才能順利的進行下去。然后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合理的學習方法,然后進行自評和互評,最后總結自主學習的成果以及方法。
4.總結
本文分析了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對自主學習的研究現狀進行了概述,重點結合目前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經過實踐,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