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高職院校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園林制圖》課程單一知識傳授的現狀,探索了《園林制圖》課程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并通過一個學期的對比實踐驗證了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取得良好的效果,為其他制圖類課程學習模式的改革提供一種思路。
關鍵詞:合作探究;教學
一、前言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根據教學內容及要求,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的發現、探究和解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造欲和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合作學習就是指在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知識和課程學習任務,把學生分成小組,學生在小組中通過師生間、學生間有組織地進行自學、討論、交流和實踐的形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探究式合作學習是將兩者做了融合,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式的教學。
通過對“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園林樹木與栽植養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的研究發現,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任務繁重,時間精力不夠,根據能力鑒定與改革方案進行考核時,學生每完成一項任務,授課教師將對其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并提出修改意見,該過程逐一進行,故點評所需時間較多,而師生都有急于上下—堂課的情形,這就使得教師的點評不夠深入、學生的修正不到位,較大程度上影響到實踐教學效果。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形式化,教師片面追求課堂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并未從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需要角度出發,而是盲目地去讓學生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學活動中只注重自主探索、合作學習這一形式而不重視合作學習的實效,使合作學習趨于形式化,浮于表面。
針對以上問題,通過分析比較以及對“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園林樹木與栽植養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的研究,我們認為將合作學習與探究式教學相結合應用于《園林制圖》這門課程的改革中,改變它的課堂模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情境中開展探究式學習,是我們進行此項改革較為理想的選擇之一。
二、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構建
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實施共有4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引入問題階段,第二階段為合作探究階段,第三階段為小組交流階段,最后為總結提升階段。
1、引入問題階段
在《園林制圖》課程教學中實施合作探究學習模式,要求教師在各個項目要精心設計引入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中,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習目標,引入問題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從園林設計圖或園林施工圖成圖分析出繪制成圖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二是從實際生活中提取素材吸引學生,使他們產生合作探究問題的欲望,從而讓學生帶著問題相互討論、交流。
2、合作探究階段
合作探究階段的主體是小組,小組合作發現問題、互動探究解決問題,教師的任務是組織參與和指導調控。第二階段的關鍵是將成員進行合理的分組,進行組內的交流,學生把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與組內的成員相互交流,得出結果。其中需要注意組織好各個小組內成員,盡量保證每位同學都能發表見解,發揮出每個成員的優勢。同時各小組可選出組長,或有教師指定,組長要負責組織小組成員合作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小組交流階段
在完成項目階段例題后,各組之間將成果進行比對,可以提出質疑,教師的主要任務是促進小組間的互動,對共性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各小組重新完善問題的答案,得出最終結果。
4、總結提升階段
最后階段要檢驗對項目的學習成果,教師根據前面三個階段的完成情況給出有針對性的習題,根據學習成果總結此項目任務設置的合理性,尤其是小組合作出現的問題,優化模式的構建。
三、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園林制圖》課程教學中的實踐
此次研究是在“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園林樹木與栽植養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完成后,對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進一步研究,在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學院17級園林工程技術專業1、2班學生的《園林制圖》課程進行實施,實驗時間為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第1至第8教學周,使用教材為機械工業出版社高職高專園林專業系列規劃教材《園林制圖》,以問卷調查及階段性測驗成果來評價此次實施結果,并與對15、16級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及結課成績進行對比。
1、合作的構建與指導
經過前一學年的教學,以及對“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園林樹木與栽植養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發現小組成員的構建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小組的人數為多少合適,二是小組成員是否從頭到尾為同一組人。最終確定4人為一小組,4人一組的最大優點是可以涵蓋優良中差四種水平的學生,而且能顧及到小組內每個成員,起到先進帶后進的效果。并且,隨著課程的進行,不同項目做不同的分組。由于《園林制圖》課程項目設置側重點不同,每個學生所擅長的項目有所不同,在這個項目中水平為優的,可能在另一個項目水平為差,故小組成員會根據項目的不同重新安置,從而保證每個項目的小組成員水平均衡。
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小組分配后的合作探究可能出現以下兩種問題:一是所選組長無法指導小組活動,二是個別組員不能配合小組活動。根據可能出現的問題,需要教師密切觀察每個小組合作探究的狀態,重點關注特別活潑和沒有參與的成員,給予適時的引導和關注,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以和善而有說服力的方式解決爭議。
2、合作探究的實施策略
一是教學內容構建。本課程共包括園林制圖基本技能、投影作圖基本技能、園林要素的表現技法、園林設計圖的識讀與繪制、園林施工圖識讀與繪制、園林透視圖的繪制學習內容,包含了諸如:制圖工具和儀器的使用、制圖國家標準及規定畫法、幾何作圖訓練、組合體三面投影的繪制、軸測圖的繪制、剖面圖和斷面圖的識讀、園林植物的畫法、山石的畫法、水體的畫法、地形的畫法、園林建筑及小品的表現、園路和園橋的表現、園林設計總平面圖、園林種植設計圖、豎向設計圖、園林建筑施工圖、園路工程施工圖、假山工程施工圖、水體工程施工圖、透視圖的繪制、園林鳥瞰圖的繪制等方方面面的知識技能。我們把這些知識點與技能點作為項目分散重組在四項學習情境之中,使四個情境中盡可能包含各不相同的學習項目或者同一項目類型在不同學習情境中呈現難易區分。endprint
二是在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技能要點問題化的設計。首先,在課程開始一段時間后,通過小測驗及教師觀察,初步掌握每個學生所擅長的部分,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盡量保證每個小組的力量均衡,規避短板。其次,鼓勵小組成員尋找問題,同時帶領學生有方向的去探究的引導問題。引導問題的設置只是對教學要求的問題化設計,有助于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學生在完成引導問題的基礎上也可以根據實際環境的未知現象提出探究問題。因此在問題的設計上一定要合理,可操作,答案不能顯而易見也不能深不見底,而且答案也可以不唯一或者具有一定爭議性,在這個階段發揮出小組優勢。重在讓學生們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思路,掌握方法、啟迪智慧,集合小組成員的全部力量。比如在園林設計總平面圖識圖與繪制任務,任務需要小組合作去找到圖紙中的所有信息,記錄要素的特征,通過現代信息化的技術手段來求證查找的準確性。我們的目標不再是教給如何做圖,而是要學生去探究做圖的方法,正所謂“授之以漁”。在透視圖的繪制任務中也是根據最終圖紙應呈現的效果去探究制圖的方法,充分發揮小組各個成員的特長共同完成,但需要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夠獨立制圖。學生合作面對同一問題可以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他們可以通過交流分享互通有無、取長補短。而且他們能夠對一種情況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對其他情況也就必然能觸類旁通了。
四、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園林制圖》課程教學中的實施實例
實例:點的投影
第一階段:引入問題階段
教師:打開一張園林要素表現樣圖,試問其中的圖樣為圓圈的圖例代表什么意思,是怎么形成的,是從什么角度觀察的。那如果從其他角度看,這棵樹會是什么形態,如果將樹種植在園林環境當中,應該如何確定它的位置及大小。
學生:將樹看做一個點,去研究它在不同投影面中所形成的位置。
第二階段:合作探究階段
教師:同學們將一棵樹看做一個點,放到“三面投影體系”當中,研究空間中不同位置點的三面投影。根據對“三面投影體系”學習的練習結果,將學生大致分為優良中差四個群體,重新組合后形成“投影項目小組”,每個小組涵蓋優良中差四個水平的學生。
學生:小組成員間交流,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制作立體的“三面投影體系”,帶動空間想象能力較差的同學直觀的感受點的位置及投影。
學生1(優):整體指揮,明確項目任務,根據小組成員特點進行分工,盡量讓學生3(中)及學生4(差)通過力所能及的活動,收到啟發,參與項目并完成項目;學生2(良):與學生1相互配合;學生3(中)及學生4(差):主動提出問題和難點。
教師:如果體系中存在2個點,如何確定它們的位置關系。
學生:討論并回答。X坐標確定左右:大者在左;Y坐標確定前后:大者在前;Z坐標確定上下:大者在上。
教師:做例題1:已知A(7,0,5)、B(6,3,3)、C(6,6,3)、D(0,0,7)四點,試畫出其直觀圖與投影圖。
學生:小組討論,做出解答。
第三階段:小組交流階段
教師:各小組之間解答結果可能不同,組織各小組進行結果比對。
學生:各小組將答題結果相互比對,對不同之處重新思考,得出最終答案。
教師:判定結果的正確性。
學生:小組中對這一知識點掌握較好同學的答案,再督促小組成員相互協作,保證每個同學都能夠正確的做出解答。
第四階段:總結提升階段
教師:說明例題1的重點及難點,布置習題,檢驗對本項目的掌握程度。
學生:先進行個人作答,個別學生遇到問題再進行小組討論。
教師:根據習題結果總結本次構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
五、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園林制圖》課程教學實施調查對比與分析
1、調查問卷
為了驗證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園林制圖》課程教學中的效果,課題組成員在15、16級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未實施)和17級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已實施)兩個群體中進行了問卷調查。
16級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未實施)收到有效問卷106份,17級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已實施)收到有效問卷63份,問卷為匿名集中填寫并立即上交,保證其可信度。
2、階段性測驗成果
除問卷調查外,本研究還將17級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實施后的階段性測驗成果與16級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平時成績及結課成績進行對比。
實施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后,17級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學生階段性測驗結果表明,80分以上學生占75%,有效的提高了學生中上成績所占的比例。
從結果分析得出,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園林制圖》課程教學中的可行,并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主要體現在:改變以往按部就班教學模式上,摒棄了大量的原理概念的講解,通過學生分組合作的實踐探究形成自己的理論總結;改變師生急于上下—堂課的情形,使得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深入,發揮團隊優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引領性;減輕教師的任務量,使教師能夠高效的針對的進行教學,教師的點評能夠精準,學生的修正能夠到位,從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需要角度出發,凸顯合作學習的實效,使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為操作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提供方法。
作者簡介:楊沐苑,籍貫:山西,專職教師,講師,研究方向: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課題批準號XVI4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