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穎萍 崔小妹 代燕琴
摘要:目的 探究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為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護理提供指導。方法 隨機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9月在我院進行治療72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給予患者必要的用藥指導;觀察組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護理后血壓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血壓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用藥的依從性,對降低患者血壓、維持患者血壓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進而保證母嬰安全,可作為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首選護理方法。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心理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2-0113-02
近年來,高血壓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已經逐漸成為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1],高血壓患者在妊娠期血壓增高會導致胎兒在宮內出現慢性缺血缺氧,影響胎兒的生命安全,且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也可能出現心腦腎等多種并發癥,嚴重威脅母嬰安全。因此,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必要的護理干預,能夠盡可能減輕患者血壓波動,保證母嬰安全,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較大,精神高度緊張,導致血壓居高不下,因此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干預,能夠盡可能減輕患者病情,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為進一步提升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效果,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9月在我院進行治療72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分別對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和心理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及患者血壓水平,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5年11月~2016年9月在我院進行治療72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36例,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8.1±6.3)歲,高血壓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8±3.2)年。對照組患者36例,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27.4±6.7)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7±3.5)年。將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基礎資料進行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為其提供必要的用藥指導,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要求患者定期檢查血壓及胎兒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就診;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不做其他處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升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主要包括:①心理護理:妊娠期產婦由于過于擔心自身病情影響胎兒健康,因此焦慮、擔憂、緊張及恐懼等負面情緒較多,對患者血壓控制有著非常消極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專業的心理護理干預和疏導,指導和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使患者以健康的心理狀態面對妊娠,保證血壓穩定;②健康教育:為妊娠期高血壓產婦定期開展健康知識宣傳,可通過發放宣傳手冊、食品宣教或講座等形式進行產前檢查以及分娩的相關知識[2],為患者而普及妊高癥的相關知識,使患者能夠正確面對疾病,保證正確休息和飲食,鼓勵患者食用低鹽、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鼓勵患者對胎動、體重、血壓等進行自我監測,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
1.3觀察及評價指標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對患者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均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進行[3];同時對患者護理后24 h動態血壓平均值進行比較,對比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
1.4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病患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選擇(x±s)代表計量資料,計數資料通過?字2檢驗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
兩組患者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對比
研究中我們發現,護理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血壓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值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妊娠期高血壓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攀升,該病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一般出現在患者妊娠20 w以后,該病對產婦及嬰兒均會造成不良影響,產婦可能出現心肌供血不足、間質水腫,心臟負擔加重,嚴重者可能出現左心衰竭等,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安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導致患者血液濃縮、血容量減少,新生兒由于子宮胎盤的血流灌注減少、蛋白質減少、葡萄糖利用率低而出現營養物質攝入不足,氧功能障礙,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和生長。因此,對妊高癥患者進行必要的護理干預,保證母嬰安全,已經逐漸引起臨床工作人員的重視。
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原因復雜,對產婦和新生兒的身體狀況影響較為明顯,因此,必須及時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本次研究在對患者進行必要的用藥指導的基礎上,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協助患者排解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針對患者實際的心理需求,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的心理干預和疏導,積極配合治療,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血壓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這充分證實了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行心理干預,能夠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態,積極面對疾病,按時服藥,定期產檢,有效降低患者血壓及降低諸多并發癥的發病率,對保證患者及胎兒安全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用藥的依從性,對降低患者血壓、維持患者血壓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進而保證母嬰安全,可作為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首選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張瑾.妊娠高血壓綜合癥患者臨床護理探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3,11(2):135-136.
[2]張榆萍.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妊娠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4,11(10):124-126.
[3]黃梅.圍生期護理干預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產后血壓轉歸的關系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06):923-924.
[4]高霞,彭久君.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的心理溝通及護理體會[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2015,7(2):55-56.
[5]李俊峰,楊雅琴.80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15,9(01):2-3.編輯/王海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