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強迫癥(OCD)屬于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并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沖動反反復復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雖體驗到這些想法或沖動是來源于自身,極力抵抗,但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烈的沖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二、案例背景
小×,性格略內向,態度積極樂觀。父母均為工人,重視教育,家庭條件尚可。初中三年期間成績優異,屬于拔尖學生,是整個家庭的驕傲和希望。該生從初中二年級時出現強迫思維及強迫行為:比如強迫自己學習,反復記憶,任何一件小事追求完美,但效果不佳,這樣勉強撐過初中后兩年。小x進入高中后學業加重,強迫情況也更加嚴重,但她未對任何人說起也未尋求他人的幫助,隨著學習成績的下滑,小x出現焦慮、厭學和睡眠差的情況,她最后考入一普通本科院校入讀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小x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大學的。
小x是在新學期開學后一個月找到我的,她是這樣對我說的:老師我真的很難受,不是身體上的,我控制不住自己總是去想一些事情(什么都有,看過的電影其中一個畫面我也能連續想一周),還是不停的想,越是控制自己不去想越要想,我課也上不好,空閑時間閱讀也不行,不敢看電視電影,晚上睡覺時同宿舍的同學輕輕的一個哈欠聲都能讓我醒過來,這些情況困擾我好多年了,我從未對人提起過,但我太難受了老師我該怎么辦?
三、工作思路
(1)學生精神上積累了太多壓力,當下我要做的是當一個耐心的傾聽者,先釋放她的精神壓力,緩解她的焦慮。
(2)與學校學生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師交流,獲得專業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制定引導治療方案。
(3)向系部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匯報該生的情況。
(4)與該生家長聯系,了解家庭情況,鼓勵家長配合對小x的引導。
四、工作步驟
(1)第一次與小x聊了將近兩個小時(主要是她講我聽),看得出來她對我還有所保留,后來這樣的聊天還進行過好多次,或許這對她來說會有一定的幫助。從聊天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她的性格,她的家庭以及她的痛苦。
(2)我把小x的情況與學校心理健康中心王老師交流后,王老師指出這是典型的強迫癥表現,幸運的是她的情況還不算特別嚴重,處理的好的話不用藥物采取心理治療能極大程度緩解小x的癥狀甚至痊愈。當然王老師也指出了對于強迫癥的治療并非一朝一夕短時間能完成,需要輔導員、家長及本人要有足夠的耐心。我們制定的心理治療方案見下表:
(3)向系部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匯報該生的情況,領導高度關注此事。
(4)與該生家長多次聯系,鼓勵家長正視并重視小x情況配合治療。
五、實際效果
(1)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我了解到小x強迫思維焦慮的根本原因是在她的家庭及中學時你只要成績好就可以得到一切,而她本人也非常享受成績優異帶來的家人的寵愛、老師的驕傲還有同學的羨慕,因為后來學業的加重,學習方法不當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她所享受的一切沒有了,她很著急又想努力找回以往榮耀時光,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強迫癥狀。我們給與她的心理暗示是一句話“沒關系當下的你已經做到了最好”。小x在后期也向我反饋過,她反復對自己說這句話確實能緩解因強迫思維帶來的焦慮。
(2)每晚運動鍛煉能促進睡眠同時提高身體免疫力保護小x不常生病,能有效減少因身體病痛帶來的精神壓力。
(3)經過各方長期(兩年)不懈的努力與堅持(過程很曲折),現小x強迫思維已得到大大緩解,焦慮情緒也得到極大的釋放,睡眠有所改善,上課能保持一定時間注意力,閱讀等行為也能進行下去,她不再感受到痛苦與難受,也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了希望。
六、經驗啟發
(1)輔導員對來尋求幫助的有心理困惑或問題的學生一定要有耐心,這關乎學生的一生。
(2)希望家長及中學老師們以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勿以成績為唯一的標準衡量學生,再次希望家長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忽視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也萬勿以學生有“精神類、神經類疾病”為恥辱。
(3)希望學生本人在發現自己不適時不要害怕、隱藏,要勇于尋求老師、家長及專業人士的幫助及治療。
作者簡介:
謝運(1985—),女,四川廣安人,四川民族學院數學系專職輔導員,講師,碩士研究生,主攻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