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捷云
摘 要:公共選修課是每個高校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作者提出應結合公共選修課的課程性質,針對學生的特點來設定課程定位,以及展開一系列的教學模式探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使其掌握一定的表現技法,以及完成整個產品設計的知識構建。
關鍵詞:公共選修課;產品設計;教學模式
一、公共選修課的課程性質
隨著高校教學的改革,高校的課程體系有著較大的變化,作為教學改革的產物之一的公共選修課,已逐漸成為高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選修課一般涵蓋了人文社科、自然科學等領域,但隨著時代的變化、科技的發展,為適應社會的需求,很多高校將課程拓展到文學、藝術、體育、社會科學、信息技術等領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取相應的課程,它沒有設置過高的門檻,幾乎每個課程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可以說,公共選修課的設立不僅對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習興趣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還在素質教育改革上有著重大的影響。
二、產品設計在公共選修課中的教學模式探究
1.學生特點
公共選修課是全校性的選修課,是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的課程,這樣往往會造成一個班級由多個專業和不同年級的學生組合而成,學生的知識層面參差不齊,對于該課程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樣。總的來說,選擇該門課程的學生大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求知型。這部分學生對本課程比較感興趣,想在該領域學點東西,這部分學生占了大多數。第二種是互補型。這部分學生選擇該課程是為了本專業的需要,想了解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來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寬自己的知識層面。第三種是跟風型。這部分學生目標和方向感較差,跟風選課,所以很容易造成同一班級扎堆選課的現象。另外,產品設計這門課程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它還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它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將自己的想法通過畫圖的形式表達出來,也就是表現技法,但是大部分的學生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給本門課程的教授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2.課程定位
產品設計在工業設計專業中是一門核心課程,它以實踐性強區別于其他課程,它一般由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概念設計、綠色設計、產品專題設計以及工業設計史論構成。前期主要以理論教授為主,包括設計史論、設計理念、設計方法、課題背景,后期主要以學生設計實踐訓練為主。本課程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讓學生了解設計的目的在于什么,認識其本質是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等,而后結合產品形態設計方法和設計表現技法等設計技巧來表達設計創意。
3.教學模式
公共選修課的課時量并不多,如果以36個課時為標準,每周3節課,一門課程12周時間完成。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本課程各章節的課時安排要求非常緊湊和合理,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理論教學和設計實踐相結合。每次課的安排是前兩節課是理論教學,第三節是設計練習,主要從最基本的線稿練習開始。往后就是產品草圖的臨摹,培養學生的造型立體感和線條的表現能力。最后就是產品效果圖的臨摹,如何快速表現產品的外觀造型,以及色彩運用和表達。第二,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互動性。區別于傳統課程的教授模式,將以教師教授為主轉化為以學生為主的模式,分小組完成設計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頭腦風暴、市場調研、方案討論等環節,團隊分工合作完成任務,最后由教師講解和評價方案。第三,考核方式。因公共選修課的特殊性,學生因不是專業課而輕視的心態,從而出現輕易逃課和混學分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本門課程利用每次課堂的作業作為平時成績和考勤的依據,而平時成績又占總評成績的60%,期末成績占40%。這樣不僅避免了一些學生想蒙騙過關,而且還保證了評分的合理性與公平性。
目前公共選修課中的產品設計教學模式仍然在探索當中,如何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時間與空間的有效利用、方式方法的運用以及如何達到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將是未來繼續探討的一個課題。
參考文獻:
[1]陳紅英.全校公共選修課的改革與管理芻議[J].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2]梁玲琳.產品設計課程體驗式教學初探[J].藝術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