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璐
摘 要:小學階段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較快的階段,小學階段的教育直接影響受教者今后的生理能力和心理活動,因此小學教育必須極其注重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并且有針對性地制定合理的課程內容來幫助和引導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基于此,傳授法、情景教學法、趣味教學法等可視為小學美術教學方法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美術欣賞心理;欣賞習慣;教學方法
一、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概述
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是連續的,又是分階段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與別的階段不同的特點。小學階段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較快的階段,小學階段的教育直接影響受教者今后的生理能力和心理活動,因此小學教育必須極其注重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并且有針對性地制定合理的課程內容來幫助和引導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小學階段(大約6、7~12、13歲左右)作為學齡初期階段,有其整體的發展特點:全部智力活動,如知覺、注意、記憶、想象、思維都在掌握知識中逐步發展起來。但是直觀形象仍占一定優勢,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發達,想象力異常豐富,情緒抑制力較差。與此同時理智感、道德感都有了一定的發展,特別是美感有較快發展,他們能夠對祖國家鄉的自然風光,某些藝術品產生熱愛的情感等等。而在小學階段的高低年級之間又有其差別。我們不妨從兒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發展方向來分析掌握兒童的欣賞習慣和欣賞特征。
(一)強烈的色彩,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
藍藍的天,紅紅的花,綠蔭蔭的樹木,黃澄澄的果實,鮮明艷麗的顏色常常等使他們欣慰和喜悅,樂于接受,如果我們把黑白圖片和彩色圖片同時放在他們的面前,兒童將對彩色圖片反映強烈一些。
(二)小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無意識屬性強,受情緒牽制的隨意性大
他們對作品的感受總是激動片刻、粗略領會便心滿意足,未能仔細琢磨,對作品的感受能力難于在較長的時間內持續增長。
(三)小學生在欣賞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見聞認識及由畫面產生的聯想對作品進行評判
對那些反映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兒童畫或同學、朋友的優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接受,并常常用來做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從小看見的就是整潔、光亮的柏油路,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明亮的大廈高樓,他們就感受不出繪畫作品中農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籬笆、亂的石頭和柴堆也是一種美麗。
(四)為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受,視覺記憶常常需要伴之以聽覺記憶
尤其是欣賞古今中外名作,沒有教師生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兒童對藝術作品的感受也不會很深。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成功的教學課都運用了音樂伴的教學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氣氛,強化記憶。
二、小學美術教學方法的基本路徑
(一)傳授法
在我們實際使用的美術教材中我們會發現:教科書中對美術知識的表述往往只是前邊薄薄的一部分文字,后面較多的是圖例的表現形式。美術教材一直都是應用較少的文字配合較大篇幅的圖畫來展現所要表達的內容的。美術這樣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就要求我們去用心體會,傳授美術知識肯定是離不開語言文字的,但是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與用心靈去感受的“美術語言”,只能是通過美術作品來表達,單純的應用語言來表達是不能達到較好的理解效果的。形象作為美術知識的載體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我們在美術課堂中,語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主要的還是要用形象傳神的藝術形式表達,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我們可以找一些美術作品讓學生欣賞,并讓學生進行相互的探討研究,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學生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會較深刻的體會學習的知識,達到掌握的目的。
(二)情景教學法
教師可以利用身邊的事物進行比喻介紹,用身邊最為簡單的自我介紹開始,從身邊最常接觸到的事物開始,加深學生對他們的印象。很多話題和活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在講解的同時將圖形、畫面、視頻、文字融于一體,從視覺聽覺等不同的感官刺激學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氣氛,一改往日黑板白字的枯燥課堂,使美術課絢麗多彩,使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的豐富生動。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每一個事物都是存在美的。
(三)趣味教學法
在老師帶領學生學習過簡單的圖片后,進入到學習繪畫的階段,過去的教學方式多數以教師不知課堂作業為主,學生在下面通過自己這節課多學到的東西自行繪畫,很快地就會讓學生感到厭煩,久而久之就不會在認真聽課。所以應該試圖嘗試用新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加深對于本節課的理解,快速集中注意力來了解所學的單元主題,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一味地講解很難激發學生的樂趣,比如在學習有關植物的繪畫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放一些植物的生長過程,讓學生理解植物的存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植物從萌芽到長成的過程中,是具有多種形態變換的。同時,教師還可以普及愛護植物,保護環境的思想及知識。在課堂上,如果只聽老師講課,慢慢地就會讓學生感到枯燥,這個時候就應該讓學生對這門科目擁有不斷學習下去的動力。教師應當不斷地在課堂上創造一些機會,在課堂上合適的時機對學生提問,讓他在全班同學的面前體驗到回答問題正確所給他帶來的喜悅感。對待不同的學生應該區別對待,盡量選擇一些能夠符合該生學習情況的問題去提問,學生因為性格的差異對待課堂的表現各不相同,對待表現積極的同學,應該適當給予他們表現的機會,而有些膽小內向的同學,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指導,以及在課堂上更多的關注他們的表現,鼓勵他們在課堂上踴躍地表現自己。也許小學的美術教學,會讓一個普通的孩子自此走上繪畫的道路。
三、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美育作為一個熱點問題重新受到人們的重視。美育與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有密切的關系,是引導學生各方面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小學階段的“藝術體系中的美育”主要通過美術教育來實現。美術教育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一種途徑。我們應該認識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通過恰當有效的方法把知識傳達給學生,以達到美術教育的切實目的,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高尚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使素質教育的實施得到切實的保障。作為美術教師,我們要不斷對教學模式進行探索,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個性化的、科學的美術課堂氛圍,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為主導,不斷提升學生地審美能力,不斷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美術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駱弟學.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J].新課程,2007,(03).
[2]梁培勝.關于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實施[J].小學時代,2009,(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