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玉
摘 要: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為提升教學實效、增加職業成就感,中方課程教師通過教材“二次開發”的實踐研究,尋求專業成長。教師分析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的需求,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確立開發原則;理論結合實踐,實踐融入反思,開發出長郡美國AP課程中心學生適用的學考教材,實現專業新成長。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教師專業成長;教材;二次開發
長郡美國AP課程中心(以下簡稱“長郡AP”)依托名校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中學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設置9門中方課程和24門英方課程。中方教師均由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中學派出,有多年普高教學經歷,習慣了“教教材”的傳統教法,卻不太適應長郡AP的獨特學情。受本課題指導,中方教師開展教材“二次開發”實踐,探索專業成長新途徑。教材“二次開發”,指的是在不同的教學情景下,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對既定的教材內容進行適度增刪、調整和加工,合理選用和開發其他教學材料,使之更好地適應具體的教育教學情景和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中方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然原因
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長郡AP課程設置偏重美方,非備考學期,9門中方課程課時量合計約占總課時量的40%;學生的升學大考是托福、SAT等美方考試。因此,長郡AP學生對中方課程的期望值極低,更有甚至只求學業水平考試補考合格。再者,他們多有專長,精于新媒體技術,社會實踐經歷豐富,他們的知識技能在某些方面、某種程度已經超越了教師。教師無法以“權威”之態實施課堂教學,必須通過教材“二次開發”,提高課程實施有效性,實現教師專業的新成長,才能達到教育教學目標。
二、教材“二次開發”的實施策略
1.分析學生需求,尊重學生差異
學生成長是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師“二次開發”教材必須緊扣學情。我們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對學生進行需求分析,結合文化背景、游學經歷、學習動機、學習目標,對每個學生進行需求分析(因長郡AP實行小班制,這點可以做到),確立文化傳承、德育滲透、多元發展、國際視野的教材“二次開發”等原則,并依此設計教學過程。按照多元智能理論,對學生的課堂反應進行動態跟蹤,歸納學生對教學方法、教學語言、生活類素材、傳統文化知識、愛國主義情懷等教學元素的需求,改進教學設計,增減表演、探討等環節,增加演講、舞臺劇、生物模型設計、行為藝術展等實踐活動,全面多元地培養學生。
2.平等合作交流,反思促進成長
中外合作辦學對長郡AP教師專業成長最大的好處就是開放。這種開放為長郡AP教師創造了專業成長相對理想的環境,教師與同事、學生、管理者交往互動良好,將專業成長視為最高需要的滿足,更加敢于實踐、樂于反思。
如中方教師主動“二次開發”學考教材,通過8年不斷實踐、反思和完善,最終編成一整套長郡AP學生適用的復習教材。教師將學科知識點框架化整為零,按照必修課本編排順序嵌入每一章,便于學生回憶與梳理;以生活中最新事件、最前沿的研究為載體改編或設計章節習題,利于激發學生的復習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設計出題活動,讓學生參與編制試題和評改,益于實現生成性學習。教師也贏得了專業新成長,所教學生在2017年學業水平考試中全部全科合格。
三、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方向
在“二次開發”教材的專業成長實踐中,我們又遇到了新問題:一是學生因時間緊和美方課程壓力大不愿參與教材“二次開發”,使得這項工作長時間跛足前行;二是課堂效果評價體系并不健全。下一階段,我們將在建立健全課程評價體系和增加學生參與度上下功夫,促使教材“二次開發”向更深層次發展,長郡AP中方教師將在此路上轉變思路,迎來新的成長。
參考文獻:
[1]俞紅珍.教材的“二次開發”:涵義與本質[J].課程·教材·教法,2005(12):9-13.
[2]楊曉紅.教材“二次開發”的原理及實施策略[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