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海玲+劉常利+王建萍
【摘要】目的 分析頭顱核磁共振診斷的腦小血管病(CSVD)的危險因素,預防主要血管事件的作用。方法 選取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或門診就診患者為研究對象,這項研究選取經頭顱核磁共振成像(MRI)確診CSVD的患者,其診斷標準參照我國2013年中國腦小血管病診治專家共識[1],隨機選取90例納入本研究,另外選取90例行頭顱核磁檢查提示未見明顯異常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受試者入組后抽血化驗生化、凝血四項等篩查CSVD危險因素。結果 對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發現年齡、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為CSVD的主要風險因素。結論 CSVD的患者主要風險因素與年齡、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有關。
【關鍵詞】腦小血管病;頭顱核磁共振;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44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3..02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進步,生活條件改變、文化素質提高及醫療環境改善,社會趨向于人口老齡化,城鎮居民健康體檢的普及,腦小血管病逐漸被醫學界學者的關注。近幾年在國際和歐洲卒中會議上都提到了“腦小血管病潛藏著大的問題”的論點[2]。CSVD早期臨床癥狀不顯著、隱匿,多在體檢或伴隨其他疾患時就診,易被忽視。因此,CSVD在神經科學者及影像學學者中掀起熱潮。
CSVD在臨床上常常表現為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精神異常、行為障礙、軀體和尿便功能障礙等表現,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頭顱核磁共振(MRI)在CSVD的診斷中具有顯著作用,同時還是該病主要的研究探索手段。CSVD與動脈粥樣硬化共同點頗多,同時具有多種風險要素,包括年齡、血壓、血糖、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吸煙、生活習慣和遺傳因素等[3]。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納入2015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或門診就診患者為研究對象。這項研究選取經頭顱核磁共振成像確診腦小血管病的患者,腦小血管病診斷標準參照我國2013年中國腦小血管病診治專家共識[1],隨機選取90例納入本研究,另外選取90例行頭顱核磁檢查提示未見明顯異常患者作為對照組。每組均記錄入組者的一般情況:性別、年齡、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血壓、血糖、血脂、吸煙、飲酒、家族史等。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年齡在50歲~80歲之間,觀察組入選標準是通過MRI檢查證實為CSVD。對照組入選標準是通過MRI檢查除外腦小血管病患者。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頭顱CT或頭顱MRI檢查除外其他腦病患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注: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均符合診斷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治療指南中診斷標準)。
1.2 頭顱核磁的檢查方法
所有受試者入組時(1.1.3)使用儀器設備采用飛利浦Achieva MRI檢測儀(3.0T),以OM線為基線進行掃描,包括腦干、小腦半球、腦基底節、側腦室體部、頂葉皮層及皮層下等層面。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基本數據信息
本研究對選取的180例研究對象進行分組后,通過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之間的比較患病因素,包括性別、年齡、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尿酸、吸煙、飲酒、家族史、有無精神緊張等因素,分析腦小血管病患病危險因素。
(1)對觀察組與對照組實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和卡方檢驗,結果:兩組在年齡、高血壓、糖尿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吸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性別、尿酸、精神緊張、飲酒、家族史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報道相符,見表1。
(2)對表1中差別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年齡、高血壓、糖尿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吸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進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年齡、高血壓、糖尿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吸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疾病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2。
3 討 論
本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對觀察組與對照組實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年齡、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可能為CSVD的主要風險因素,與以往研究相符。目前,臨床上CSVD備受關注,多研究顯示,CSVD是一種由于廣泛性的慢性的低灌注損傷引起的一組小血管病變,其發病機制到目前為止仍不能明確,原因可能與不同腦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或遺傳因素等聯合影響下發生發展的[4]。通過流行病學資料對健康體檢人群調查發現,腦小血管病患者起病隱匿,發病時間長短不等,可以一直表現為亞臨床癥狀,即無急性卒中臨床表現,以無癥狀性腔隙性腦梗死在老齡人群發病率極高,與癡呆、行為異常、動作遲緩等密切相關,一般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CSVD的早期發現、診斷及干預治療,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
CSVD的發生發展逐漸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同時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負擔與家庭經濟負擔。針對CSVD現有的診療指南中,沒有對其治療進行特別說明,鑒于CSVD各臨床亞型發病因素和機制存在一定爭議,目前國內外缺乏統一治療的標準,所以對患者給予危險因素干預,遵循腦卒中的常規治療原則進行治療和預防,并給予有效控制,其治療的效果可能有所不同。對于CSVD的早期階段,為早預防、早期診斷和早治療提供合理方案,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可能會減少腦卒中發生發展,降低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患者預后。例如針對病因降低血壓、調節血脂等治療,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患者,其發生率相對較低[5]。因此,對CSVD患者應給予高度重視,CSVD患者發病的各個環節有待于進一步探討,及時采取針對性治療,搜集腦小血管病流行病學的相關臨床資料,做好登記和隨訪工作。綜上分析,本研究結果可以指導腦小血管病的臨床治療和預防策略。
4 結 論
通過對CSVD病人隨診,發現患者病情逐漸進展,尤其以認知功能下降在臨床上比較常見[6],所以頭顱核磁共振對早期診斷CSVD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結合危險因素可以指導CSVD患者藥物干預治療和預防等,可提供更有效的主要血管事件的一級預防及二級預防策略,可更有效地降低CSVD的發病率、致殘率和致死率。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樣本數量和研究范圍有限,收集資料數據可能存在偏態分布,實驗結果可能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有差異,在以后的研究方法上,應該盡可能使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中可擴大范圍,增加樣本數量,使實驗結果更接近于臨床,適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腦小血管病診治專家共識組.腦小血管病診治專家共識[J].中國臨床醫生.2014.42(1):84-87,90.
[2] Hachinski V. World Stroke Day 2008:“little strokes,big trouble”[J].Stroke.2008.39(9):2407-2408.
[3] 張微微.腦小血管病的新進展[J].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08.
2(4):272-277.
[4] Pantoni L.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from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o therapeutic challe-nges[J].Lancet Neurol.2010.9(7):689-701.
[5] Schmidt R,Ropele S,Enzinger C,et al.White matter lesion progression,brain atrophy,and cognitive decline: the Austrian stroke prevention study[J].Ann Neurol.2005.58 (4): 610-616.
[6] 王擁軍.腦血管疾病與認知功能障礙[J].中華內科雜志.2005.
44(11):872-873.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