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芬
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就是在課堂40分鐘獲得最大的效益。教師要探索并總結出行之有效的識字教學方法,充分地調動兒童識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①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調動兒童識字的主動性;②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③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識字;④小組合作,探究識字方法;⑤給學生當堂練寫的時間,鞏固識字。我深信,只要我們堅定一個目標,我們的識字教學就會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關鍵詞:提高;識字教學;有效性
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就是在課堂40分鐘獲得最大的效益,達成三維教學目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有不同的收益,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為了解決漢字數量多、字形復雜、難寫難記等教學難題,作為教師要探索并總結出行之有效的識字教學方法,充分地調動兒童識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調動兒童識字的主動性
我國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利用現有條件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激發(fā)兒童識字的愿望,促進他們對學習的主動參與和全身心投入。比如,現在社會上名目繁多的食品五花八門,那些商家把包裝做得精致漂亮、色彩鮮艷,兒童食品的包裝更是充滿童趣。學生對廣告是最熟悉,也是最感興趣的。于是,我產生了讓學生剪貼包裝袋的念頭。我引導學生把包裝袋上的商標、食品名稱剪下來,貼在筆記本上或卡紙上,然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模仿電視廣告的情景來推銷自己的食品,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
二、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
(一)直觀法
直觀法就是運用實物標本、模型、板畫、圖片、幻燈或動作表情、形象化語言等輔助手段來幫助學生識字的方法。如:教學“虹”字時,可用彩筆畫出彩虹或課件出示圖片;教學“棉花”、“麥子”,可用標本對照;教學“火車”,可用幻燈展示。這樣使抽象的漢字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動用眼、耳、鼻、口、手等感官參與識字教學活動,從而獲得清晰、明確的概念,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形象描述法
形象描述,就是抓住字形特點,配合適當形象,對字形做通俗形象的語言分析描述。如教學“富”字時,教師拿著字卡告訴學生:“一口人住一間大房子,還有許多田地。”“災”就是“房子里面著火了。”通過這樣有趣的分析描述,學生學得有趣、記得牢固。
(三)兒歌猜字法
把一些漢字編成兒歌或謎語,讓學生在猜謎游戲中,快樂地學習生字。如:教學“琴”字,可編成兒歌“今天為兩位大王彈琴”讓學生識記;“秋”字可以編成謎語“左邊綠,右邊紅,左右相遇起涼風,左邊喜歡及時雨,右邊最怕水來攻”讓學生來猜。每次猜謎語,學生都表現得非常踴躍。這種方法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增強了學生對漢字的認識,而且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學生也會自編兒歌來識字。
(四)利用造字規(guī)律識字
教學形聲字,要對漢字進行歸類。如:教學“操、澡、躁”時,讓學生找出這三個字的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偏旁),再引導學生理解這三個字的意義,“伸手會做‘操,有水能洗‘澡,著急暴‘躁就跺腳”這樣由形到音再到意的步驟分析,啟發(fā)孩子的聯(lián)想,加深記憶。
(五)在用字中識字
識字的目的是為了用字,用字的過程又能幫助識字。老師要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比如讓學生寫出水果、蔬菜、自己家中電器、廚具等的名稱;讓學生觀察某一場景,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做卡片游戲等等。在識字教學中,我還讓學生通過“一字開花”的游戲來學習生字,收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識字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教師用得好、用得活,就能以最少的時間、最少的工作量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識字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教。教師對學生有意識地指導,傳授學習方法,使之達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習而得之,終生受益。在教學生字過程中,我們要跟學生歸納總結識字的方法。比如用熟字“也”加偏旁“土”的辦法記“地”;用熟字“褲”減去“衣”字旁的方法記“庫”;用熟字“澆”換偏旁的方法記“繞”;用合一合的辦法記“鮮”。只要學生掌握了這幾種常用的識字方法,就能在平時的學習中自主識字。
四、小組合作,探究識字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把學生由傳統(tǒng)教學中單純的旁觀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它主張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掌握某種知識和技能的成員,把知識和技能教給組內的其他成員,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
“水本無華,相蕩起漣漪;石本無火,相擊發(fā)靈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課堂就是一個生動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活躍思維、急中生智、交流發(fā)展的智慧場。課堂教學中,我總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根據“互助、互補”的原則,教學中要改變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為學生多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同桌交流識字方法、小組自制生字卡共同學習生字的環(huán)節(jié)。這樣,既可以提高識字效率,又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團結合作、互相竟爭的精神。
五、給學生當堂練寫的時間,鞏固識字
語文課往往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寫的訓練常常被拖到課外。實踐證明,把練筆落實在課堂,讓學生當堂寫,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提高訓練效果。因此,我每天總會抽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課堂書寫生字的作業(yè)。書寫前我先讓學生復習田字格書寫的兒歌,讓學生明確田字格書寫的要求,緊記漢字的間架結構、筆順規(guī)則、運筆方法等;接著遵循“精講解、多示范、先描紅、后臨寫”的原則,讓學生先觀察,后書寫,在書寫時要做到“一看二寫三對照”;最后還要在堂上批改,并給學生選出冠軍字。經過持之以恒的訓練,使課堂教學效率有了明顯提高。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要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不斷去學習新的理論,這樣提高識字教學實效性就不會再是一句空話,我深信,只要我們堅定一個目標,我們的識字教學就會迎來一個新的春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