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秀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占有很大比例,因此,閱讀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決定了總體成績的高低。由此可見,如果學生想要在語文學習中得到高分,就要加強語文閱讀能力的培訓,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掌握更好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從而高效快速地解答問題。本文主要針對初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詳細論述,并且提出了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夠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引言
在閱讀過程中,就需要教師找到相應的有效策略,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閱讀知識。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與學生開展相關的課外閱讀,使學生可以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汲取更多的知識。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閱讀的需求,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出相應的策略。所以要想讓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發揮真正的效率,只有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充分發揮每一個教師自身的個性,進行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優化,這樣才會形成有生命力的教學。
二、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至關重要的,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靈魂,學生沒有獨立閱讀能力是不可能學好語文的。因此有經驗的語文老師都非常重視學生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培養閱讀習慣的前提就是要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八年級學生依然延續著帶著情緒學習的心理特點,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形成閱讀能力的關鍵。為此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教師就選擇了名家配樂朗誦的《背影》,在音畫效果的強烈沖擊下,通過著名朗誦家對文字的再一次有聲包裝,學生深深地陶醉在文字中,感知作者寫作時的心理情緒,體會那一份愛父親的真摯情感。根據課文內容,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把學生帶入到文字中,讓學生體會文字內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久而久之,閱讀興趣自然得到激發,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閱讀的最高境界就是鑒賞,鑒賞能力的高低標志著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體現著一個人的文學素養。語文的閱讀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品味的人文情懷。在閱讀與鑒賞中,提升學生的欣賞品味,完善高境界的人格修養,更加貼近自然,感悟人文情感。培養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還需要發展獨立閱讀能力。這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關鍵。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感知文字內涵,和作者進行零距離的靈魂交流,充分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內涵。同時自主閱讀還可以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閱讀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可以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文本的意識和能力。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理解,分析文章的寫作結構,文中蘊含的思想性,行文的寫作特點,經典段落的理解和掌握,華彩好段的記憶和背誦等。例如:在《蘇州園林》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感受作者對寫作素材的組織和整理,體會作者的匠心獨運,體會文字結構的寫作技巧,從而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激發學生愛國情感,這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習的閱讀能力自然就會有所提升。
四、做到課前有效的預習
想要學好語文學生就要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如果學生在課前沒有做好有效的預習,就會在課堂上機械式地聽課,不能夠獨立思考問題,更不用說提出自己的看法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課前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聽課就顯得被動了。況且課堂上還要聽講又要記筆記,就顯得既聽得緊張又記得忙亂,對什么是重點哪些是難點根本就抓不住,那么在復習的時候就會費時費力。因此,作為授課老師要督促學生養成提前預習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式的檢查。學生應該在課前預習一下本節課要學的課文,把不懂的地方都找出來,標記在書上或者筆記本上,基本上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上課時注意聽老師講的,核對一下自己的思路與老師的思路差在哪里了。比如在講到歷史著作時,讓學生們在課前準備當時的歷史背景,對課文的講解會起到輔助作用。例如:在開展《濟南的冬天》教學的實踐中,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趣味性的問題,你們為什么喜歡濟南的冬天呢?你們又喜歡濟南的冬天的哪些內容呢?當然,這些問題都是基于預先的充分準備。
五、運用多媒體閱讀資源提高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改變了社會中的許多生活方式,同樣也改變了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拓寬教學空間,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有關課文內容的音樂、圖片、音效、動畫、電影,都是很好的閱讀資源。比較于文字,音像和影像資源更能讓初中生接受。利用多媒體技術,師生之間的合作和交互也有所加強,教學中充滿了趣味性。閱讀的熱情被激發,學習更為輕松。學生能夠更好的完成課前預習和課后補充。多媒體教學資源有著極強的優越性,大量的閱讀資源能夠滿足于學生的閱讀需求。但是,音像和影像資源需要占用過長的學習時間,教師要對此進行嚴格的教學時間規劃。這樣既為學生以后的作文寫作積累素材,還會無形中使學生具有“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的效果。除此之外,語文教師也可以一個月開展一次閱讀交流會,讓學生對自己本月看的課外書籍進行心得總結,學生彼此之間推薦值得看的書籍,交換閱讀。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學生就會逐漸養成勤于閱讀的良好習慣。
六、結束語
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讓語文閱讀課堂充滿活力,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探知和求知路上的動力,使課堂教學能夠呈現出最佳的狀態。同時也能使教師的課堂效果發揮到極致。所以,教師要想真正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就需要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真正走出課內書本,接觸更廣泛的閱讀,積累更多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新時代需要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許紅旗.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J].教育導刊,2017(06):123-124.
[2]陳貴章.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興趣的激發與鑒賞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6(92):18-20.
[3]丁加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授課教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科技信息,2017(03):145-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