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硯明+劉大洪
摘要:目的 探析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取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與亞低溫聯合治療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所接收的84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隨機單盲法分成研究組與參照組,前者采取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亞低溫治療,后者僅采取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就治療后的有效率而言,研究組(71.40%)比參照組(50.00%)高,差異明顯(P<0.05);研究組Barthel指數高于參照組,差異存在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與亞低溫聯合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疾病,療效明顯,值得大力推行。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亞低溫
中圖分類號:R6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1-0067-02
高血壓腦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一種多見的臨床疾病,此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亡率高等特點[1]。近年來,伴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因此,為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采取有效方式對此病進行治療,意義重大。而臨床上一般是采取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然其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對HICH的治療方法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至關重要。現為了解顱內血腫清除術與亞低溫結合在高血壓腦出血疾病治療中的效果,筆者對4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取顱內微創清除術+亞低溫治療,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所接收的84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通過臨床癥狀、CT以及MRI檢查,確診為HICH,且GCS在5分以上;同時將精神異常者、肝腎功能異常者、合并血管畸形/動脈瘤疾病者予以排除。按隨機單盲法,將所有對象分成兩組,即研究組與參照組。研究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齡46~78歲,平均年齡(63.5±5.3)歲;發病后就診時間1~7 h,平均時間(3.4±0.5)h;出血部位:17基底節,13例腦葉,9例小腦,3例其他。參照組42例,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齡44~79歲,平均年齡(64.1±5.8)歲;發病后就診時間1.5~8 h,平均時間(3.6±0.6)h;出血部位:19例基底節,12例腦葉,7例小腦,4例其他。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的比較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參照組 對該組患者實施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具體為:首先通過頭顱CT,對最大血腫所在部位和穿刺點加以明確;隨后進行局部麻醉,并將顱內血腫穿刺針垂直插入。在穿過硬腦膜之后,取出針芯,改以鈍圓頭針芯慢慢插入,抵達血腫腔后,取出針芯,且與引流管相連,抽取出液態的血腫。之后,將粉碎器插入,采用生理鹽水對其予以沖洗;待沖洗液完全成清澈狀后,輸入尿激酶(50000 U)。在實施開放引流之前,必須夾閉5 h。
1.2.2研究組 對該組患者實施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亞低溫治療,其中手術方式同上,亞低溫操作為:在手術后,為患者戴上冰帽,若患者出現高熱癥狀,可將冰袋置于其頸部大動脈,達到頭部亞低溫,且保證鼓膜溫度處于33~35 ℃。對患者予以3~5 d的亞低溫治療,之后采取自然復溫措施。在治療期間,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
1.3療效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SS(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2]進行評估,其中,治療后患者的CSS顯著下降,幅度在91%以上,或病殘為0級,為治愈;若CSS下降,下降幅度在46%~90%,為顯效;CSS下降幅度在18%~45%,為有效;CSS并未下降,或上升17%,為無變化;CSS上升幅度大于18%,為惡化。有效率等于治愈率、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30 d后的Barthel指數進行評定,以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情況進行比較[3]。
1.5統計學分析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數據展開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 (x±s)表示,t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經治療后,研究組中有11例治愈,8例顯效,9例有效,6例無變化,1例惡化,7例死亡,其有效率等于71.40%(30/42);參照組中有7例治愈,6例顯效,8例有效,5例無變化,4例惡化,12例死亡,其有效率等于50.00%(21/42)。兩組患者的有效率相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治療后Barthel指數變化情況對比
治療1個月后,研究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為(58.79±13.06),而參照組為(50.25±10.36)。前者明顯比后者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一旦患有高血壓腦出血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將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而對于此病的治療,一般是采取手術的方式,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就是其中的一種。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實施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能緩解血腫的占位效應,改善血腫對腦組織的壓迫,同時能對繼發性腦水腫的始動環節加以約束,比如降低崩解產物對腦組織所帶來的毒性,改善凝血酶的瀑布反應,降低出血后顱內壓上升,緩解繼發性損害,最大限度的降低腦實質所受到的損害,進而避免腦神經受損,且促進腦功能的恢復[4]。但是由于該方法無法局部止血,因而對其治療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有研究指出,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實施手術聯合亞低溫治療,可獲得較好的療效[5]。例如在張俊等[6]的研究中,采取手術聯合亞低溫治療,結果其總有效率高達83.30%,顯著高于單一手術治療的另一組患者(48.30%)。亞低溫能緩解患者的腦水腫癥狀,降低其顱內壓;同時還能抑制鈣離子內流,阻隔鈣對神經元的毒性,減少腦組織的耗氧量,降低腦組織乳酸積聚,從而達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實施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的研究組患者,其治療后的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即71.40%vs50.00%,且其Barthel高于參照組,差異明顯。由此說明:采取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與亞低溫聯合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疾病,療效明顯,值得大力推行。
參考文獻:
[1]王偉.顱內血腫微創穿刺清除術聯合亞低溫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5):96-97.
[2]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06):381-383.
[3]鐘有安,肖開敏,鐘良,等.早期強化降壓聯合亞低溫治療對腦出血患者術后影響的評估[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3,6(5):423-425.
[4]張戰芹.顱內血腫微創穿刺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106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7):69-70.
[5]黃淵智,胡翠竹,黃載文,等.微創穿刺顱內血腫清除術在高血壓腦出血中的應用[J].微創醫學,2013,8(3):366-367.
[6]張俊,謝仁龍.顱內血腫微創穿刺清除術加亞低溫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2):225-227.
編輯/李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