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應淑
摘要:目的 探討糖皮質激素聯合羥氯喹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0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患者,均服用糖皮質激素和羥氯喹進行治療,觀察所有患者皮疹的治療效果,并記錄血沉(ESR)和補體C3的變化。結果 130例患者痊愈率高達68.46%,有效率達到26.92%,無效率僅為4.62%。所有患者治療后的ESR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所有患者治療后的補體C3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結論 糖皮質激素聯合羥氯喹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可以改善ESR和補體C3的水平。
關鍵詞:糖皮質激素;羥氯喹;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
中圖分類號:R75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1-0073-02
Effect of Glucocorticoids Combined with Hydroxychloroquine o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omplicated with Skin Rash
SHE Ying-shu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Huili People's Hospital,Huili 6151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glucocorticoid combined with hydroxychloroqu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ash.Methods 130 case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with rash methods from April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treated with glucocorticoid and hydroxychloroquine treatment,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served in all patients with skin rash,and record the ESR change and complement C3. Results 130 cases were cured rate as high as 68.46%,the effective rate was 26.92%,no efficiency is only 4.62%.Of all the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ES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all the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omplement C3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Conclusion Glucocorticoid combined with hydroxychloroqui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omplicated with skin rash,and can improve the levels of ESR and complement C3.
Key words:Glucocorticoid;Hydroxychloroquin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ash
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是一類自身免疫性的慢性皮膚疾病,臨床癥狀復雜多變,典型特征是面部出現塊狀紅斑、盤狀紅斑和蝶形紅斑,輕者是稍帶水腫的紅斑,嚴重者出現水泡、糜爛、潰瘍及皮膚萎縮、色素沉著及瘢痕形成,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尤其是育齡女性患者。在臨床治療中發現,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能明顯改善自身的免疫功能,使過敏和炎癥的癥狀得到緩解[1]。但糖皮質激素使用過多會引起面部虛腫,對患者的心理產生極大的傷害。羥氯喹能通過影響紫外線的吸收而修復受到損傷的皮膚,減輕皮疹的不良癥狀,并減少激素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但臨床上對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的治療多采用糖皮質激素,而對于糖皮質激素聯合羥氯喹治療皮疹的報道不多,因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糖皮質激素聯合羥氯喹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的治療效果,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0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患者進行治療,年齡18~40歲,平均年齡(28.32±2.46)歲,病程1~20個月,平均病程(9.55±1.36)個月。所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患者均表現為不用程度的面部塊狀紅斑、皮疹,雙手紅斑和潰爛等癥狀,均符合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的診斷標準。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服用糖皮質激素和羥氯喹進行治療,可的松第1 w口服45 mg/d,第2 w口服40 mg/d,1次/d,其后根據患者病情好轉情況逐漸減少劑量。羥氯喹早晚2次進行口服,300 mg/次,病情減輕后口服200 mg/次。均進行4 w的連續治療,4 w后觀察所有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期間不使用其他藥物。
1.3觀察指標
觀察所有患者皮疹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痊愈:皮疹紅腫、潰爛等癥狀全部消失,血沉(ESR)和補體C3水平恢復正常;有效:皮疹明顯消退,血沉(ESR)和補體C3水平接近正常;無效:皮疹未消除或病情加重,未改變血沉(ESR)和補體C3的水平。記錄血沉(ESR)和補體C3的變化情況。endprint
1.4統計學方法
將SPSS 18.0軟件作為統計學處理的工具,計量資料用(x±s)表示,使用t檢驗;所有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表示存在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所有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130例患者痊愈89例,痊愈率高達68.46%;有效35例,有效率達到26.92%;無效6例,無效率僅為4.62%。
2.2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的相關指標比較
所有患者治療后的ESR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所有患者治療后的補體C3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見表1。
3 討論
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功能失調。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患者體內有許多致病性自身抗體和免疫復合物而造成組織損傷,臨床上主要表現在心臟、腎臟、皮膚和血液系統等[3]。多見于女性患者,及時治療可防止各器官受到損害,顯著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態。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患者會進行適當的休息和鍛煉,避免紫外線照射,并進行精神和心理的基本治療。而且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患者主要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皮疹雖有一定的改善,但效果慢,治愈率相對較低。因此,臨床醫生應進一步探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的高效治療方案,以期能夠明顯改善預后效果。
ESR和補體C3的含量是判斷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嚴重程度的關鍵指標。ESR反應的快慢和血漿的黏度有一定的關系,特別是紅細胞間的聚集力,其聚集力越強,ESR的速度就越快,聚集力越弱,ESR的速度就越慢[4]。ESR反應的快慢可協助觀察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病情的嚴重程度,若ESR從正常現象到含量增加,說明其病情已經加重,若長時間內的ESR含量均在正常范圍內,則說明其病情有所好轉[5]。補體C3主要是由肝臟和巨噬細胞共同形成的,在血清中的含量較高,其在旁路和經典兩種激活途徑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若補體C3的含量降低,則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患者的病情加重,若補體C3的水平恢復到正常狀態,其病情得到有效緩解[6]。此外,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患者的肝臟和腎臟功能越好,則補體C3含量相對越高。
羥氯喹是新型喹諾酮類藥物,由4-氨基喹啉化合物構成的硫酸羥氯喹,能抑制免疫反應,且不損害機體對外來病毒抗原的免疫反應。主要作用有:①通過抑制免疫復合物的活動,降低補體C3的活性,阻止IE細胞的不斷產生,從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②具有退熱消炎的作用,通過調節組織紫外線的吸收去修復受損的皮膚,減少患者糖皮質激素的使用量;③通過穩定細胞膜溶酶體,阻止白細胞介素-1的產生,從而起到抗炎的作用[7]。長期使用大劑量的激素治療,可以引起顏面虛腫、感染、糖尿病、高血壓、大關節股骨頭壞死等不良反應,而羥氯喹可以控制皮疹產生的不良癥狀,明顯減少激素的使用量[8]。應用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后,其CD3-CD56+NK細胞的抑制劑受體顯著提高,能明顯阻止對自身正常細胞的傷害。甲氨蝶呤聯合激素、羥氯喹治療輕、中度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的療效確切,可防止及延緩重要臟器損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9]。有研究發現[10],服用糖皮質激素并結合羥氯喹的患者,炎癥指標ESR和補體C3均優于治療前,其由皮疹引起的紅腫和潰爛癥狀能快速消退,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本研究結果發現,130例患者痊愈率高達68.46%,有效率達到26.92%,而無效率僅為4.62%,說明服用糖皮質激素和羥氯喹能有效提高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患者的治療效果。所有患者治療后的ESR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所有患者治療后的補體C3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說明服用糖皮質激素和羥氯喹能顯著改善實驗指標的水平。
綜上所述,皮疹患者服用糖皮質激素和羥氯喹的治療效果明確,能有效改善患者ESR和補體C3的水平,進一步促進皮膚的快速修復。
參考文獻:
[1]高麗霞,郭惠芳,劉絮瑩,等.他克莫司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妊娠中晚期重癥系統性紅斑狼瘡一例[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5,19(7):481-483.
[2]許誠,葛成芹.羥氯喹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臨床研究,2016,29(6):797-799.
[3]周小強,趙小玲,黃聯繼,等.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甲襞微循環與臨床表現及臨床指標的相關性分析[J].疑難病雜志,2015, 14(8):821-824.
[4]劉曉燕,李焱,李沛穎.潑尼松聯合羥氯喹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合并妊娠效果觀察[J].人民軍醫,2015,58(6):673-674.
[5]全瑛,王宇.系統性紅斑狼瘡羥氯喹的應用與患者血脂的相關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3,42(7):822-823.
[6]郝冬林,徐東,劉晶,等.羥氯喹對系統性紅斑狼瘡妊娠患者療效及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13):981-983.
[7]孟娟,路躍武,董馨,等.長期羥氯喹治療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脂和左心室結構和功能的影響[J].中華醫學雜志,2014, 94(13):965-968.
[8]陳冠亞,李守新.氨苯砜成功治療難治性大皰性紅斑狼瘡一例[J].臨床內科雜志,2015,32(1):61.
[9]朱蓓蓓,王妍妍,韓春,等.大劑量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球蛋白沖擊治療重癥天皰瘡患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147-149.
[10]劉靖,祁媛媛,洪達,等.硫酸羥氯喹治療肺表面活性蛋白C基因突變致嬰兒間質性肺病1例并文獻復習[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7,12(2):140-144.編輯/楊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