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
摘要:播音主持是聲音的藝術。播音員主持人在播音主持實踐中對聲音之美的感知需要美感意識,美感意識是貫穿播音主持創作全過程的感知狀態。播音主持是抽象的思維活動,積極的美感意識能激發創作者的感知力,提高創作者的表現力,能調動聲音的潛能、提高聲音的魅力,增強作品的傳播效果。美感創造能力是一名播音主持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
關鍵詞:播音主持 用聲 美感意識
《荀子·王霸》里說:“目欲綦色,耳欲綦聲”,聲音和色彩是人類最基本的審美需要。隨著新媒體的崛起,自媒體化、碎片化、快餐化的傳播方式越來越多的進入傳媒領域,它在為人們帶來信息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內容蕪雜、制作粗糙、觀點淺陋、刻意求新等問題。受其影響,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創作領域也或多或少出現了重數量輕質量、重“喜”感輕美感的現象。對于播音員主持人這個職業來說,聲音之美的展示既是崗位職責的內容,也是職業素養的體現,是應該時刻銘記的要求,終身追求的目標。
美感意識是人類對于美的感受或體會,是一種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它影響著人們的精神創造活動。美感意識能激發創作者的感知力和創造力。美感意識不是天生的,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時間、地域、民族、階級等的影響,不同的群體對美的感知就存在差異。即便是同一群體的不同個體之間,也會因為生活方式、文化修養、個人信仰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美感意識是播音主持創作的核心競爭力
美感意識是播音員主持人從事創作的情感來源。對于用聲音進行創作的播音員主持人來說,良好的美感意識能激發創作者的感知力,提高創作者的表現力。良好的美感意識能讓創作者把心中美的體驗恰當地轉化為聲音之美,也能從聲音之美中更準確地認識作品的內涵。播音主持是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創作者的美感意識能直接影響作品的創作質量。
美感意識是播音員主持人從事創作的思維方法。播音主持藝術是一種創造美的情感體驗,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依靠人的大腦意識和各發聲器官共同參與來進行藝術創作,創作者通過思維對所獲得的感性認識進行概括、分析,形成對作品的理解,不斷地修飾和調整自己的播音狀態,整個過程都要用意識去體會和把握。
美感意識是提高播音主持技巧的捷徑。在播音主持實踐中,美感意識能引導播音主持技巧的突破和發展。美感意識能幫助創作者找到最自然美好的聲音,不生硬、不做作,把播音主持當成美的享受。只有理解了正確的用聲狀態,認識了什么是美的聲音之后,才能帶動用聲技巧向正確、良性的方向提升。
美感意識是衡量播音員主持人創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一名優秀的播音主持工作者,總能準確地理解作品的內涵,敏銳地體會作品中美的信息,從而充分調動各發聲器官進行創作。美感意識的差異,會引發創作者情感基調、發聲部位、節奏把握、氣息控制等各方面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導致的結果往往是播音主持作品質量的高低。
美感意識是播音主持各種元素的綜合體現。播音主持作品的美感,不僅表現在用聲技巧上,還表現在語調、節奏、音色、氣息等播音主持各種元素的綜合特性上。良好的美感意識,有助于創作者對呼吸的控制,共鳴的掌握、字音的雕琢、節奏的把握等達到完美。美感意識的培養,可以加強播音員主持人的感知、想象、理解能力,敏銳的美感意識是一把打開播音主持創作成功之門的鑰匙。
美感意識的核心是聲音豐富的情感色彩和準確的表意功能
中國傳媒大學張頌教授認為,“廣播電視語言傳播以‘明晰為核心,輻射到兩個層面上發揮其社會功能。第一個層面是‘規范層面……第二個層面是美感層面,廣播電視傳播,要崇尚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氣派,要從內容到形式都走民族化的道路,要講求風格美、意境美、韻律美,使人感到悅耳動聽、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心馳神往,從而給人以美感享受。”①
美感意識的獲得和運用是播音主持創作成功的關鍵。沒有美感意識,就無法表達作品的情感內涵,就不能詮釋作品的內在美,就不會引起受眾的審美感受。美感意識既需要創作者的人生積累,也需要專業的訓練。其中,對聲音豐富的情感色彩和準確的表意功能的錘煉是專業訓練的核心。
豐富的情感色彩是聲音美感產生的內在動力。播音主持創作是帶有情感的語言表達,而不是生硬的、空洞的、機械的簡單發聲。創作者需要激發和調動自己的情感意識,并把這種情感意識通過恰當的播音技巧發之于聲,這是一個由心理層次的感受到生理層次實踐的過程。帶有情感的聲音會拉近作品與受眾之間的心理距離,更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內核。
準確的表意功能是聲音美感產生的外部張力。表意功能是指聲音表達想象空間的能力,它包括聲音的形象性和語意的延展性。播音主持藝術講究“意境美”、講究“傳神”、講究“言有盡而意無窮”,這些都需要創作者對聲音的美有感知,能熟練控制聲音并準確進行創作。播音員主持人需要讓語言蘊含能夠對應受眾的情感藝術,時刻保持真誠的品質,滿懷激情、充滿感激地去進行播音主持,讓受眾與主持人感同身受主持的內容與形式之美,讓主持人與受眾之間同時達到對主持內容情感的共鳴,從而達到播音主持意境的情感意境之美。②
美感意識的獲得需要嚴謹的播音主持創作實踐積累
播音員主持人對聲音的美感意識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通過長期實踐積累形成的。優秀的播音主持作品,往往能綜合體現創作者的文化修養、專業積累、審美情趣、生活閱歷等。創作者能以自己的美感意識為尺度對聲音進行選擇和取舍,在一定的情感背景下,以最佳的狀態創造作品,從而使作品更有深度和廣度。美感意識的獲得,播音員主持人須經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首先,掌握科學的用氣發聲技巧和正確的吐字歸音方法。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對聲音的方向、發聲的部位、呼吸的方法、共鳴腔體的運用以及各種播音作品風格有正確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美的聲音應該是通暢的、松弛的,是飽滿的、有質感的。正確的聲音需要穩定、有力、有彈性和韌性的呼吸支持。真正了解聲音之美以后,就會對自己的音色、情感、氣息、節奏、力度等做相應的調整,使自己的聲音越來越優美自然。
其次,培養良好的聲音辨識能力。敏銳的聽覺能力、嚴密的分析能力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是聲音辨識能力的基礎。有了這些能力,才能分辨播音發聲的各種細微變化,才能把這些細微變化運用到播音創作中去。只有對聲音的美感意識增強了,才能對自己的聲音有正確的判斷,才能知道播得是好是壞。
第三,擴展知識結構,提高藝術修養。除了對播音主持專業的鉆研外,還需對其它藝術類別知識的積累。比如,欣賞戲曲演唱,感受大師們氣息控制和吐字歸音的技巧;研究歐美音樂,揣摩音樂元素的情感流動;提高美術鑒賞能力,培養情景再現能力,增強語言的形象感等等。“汝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對各種藝術類別的研究和吸收,會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藝術感知力。
播音主持創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美感意識的錘煉在播音主持創作中是一項貫穿始終的長期過程,播音員主持人應該在實踐中學習和培養用聲的美感意識,提高美感創造能力,按照美的規律進行播音主持創作。
(作者單位:湖北廣播電視臺)
注釋:①張 頌:《廣播電視語言藝術——中國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研究》,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
②王玖文:《關于廣播播音主持藝術的思考》,《新聞世界》,20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