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宇
摘要:數學學習興趣是數學學習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數學學習入門的“導師”,在新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實施的今天,我們要讓學生愛好學習、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不僅要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必須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由此可見,數學學習興趣對數學學習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關鍵詞:數學;學習興趣;培養
一、引出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結合所教知識,將生活中或歷史上的一些相關事例相結合,使他覺得,數學學習不是死板的。如講一講數學家努力鉆研,靠勤奮創造奇跡,祖沖之發現圓周率等。以前,我曾聽有的教師說,數學好學,因為它的答案是死的,唯一的。其實,要告訴學生,數學的答案在很多的時候不是唯一的。例如, 從一個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形上剪下一個邊長為2厘米的正方形后,它的周長與原正方形的周長有什么變化。同學們通過思考、動手會發現,答案不是唯一的[1]。
二、設置懸念
講授新知識之前,教師可先提一些與學生生活或已有知識相關聯的但又無法解答的問題,讓學生產生懸念,急于要知道結果,使學生在一開始就產生了學習興趣。如:學習“商不變規律中的余數”時,可給學生講一個故事:豬八戒一天來到花果山,孫悟空恰好不在,30個小猴子們正好摘了一百個果子,不知怎么分,豬八戒說,讓我來給你們分吧,用100除以30,即1003010331÷=÷=??????你們每人分3個,剩下的一個歸我好嗎? 小猴子當即分得3個果子非常高興,這時孫悟空回來了,看見了,狠狠地批評了豬八戒。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從而引出懸念,學生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急于相知道為什么?這節課,老師講下來一定很輕松,學生學習也一定很認真。
三、巧設疑問
提問,是教師課堂教學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要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參與,還能啟發學生思維,實現信息反饋。例如,學習了長方體體積后,教師設計一題:一個長方體密閉容器,長6分米,寬4分米,高5分米。里面裝有3分米高的水,如果以容器的后側面為底面,容器里的水深將是多少分米? 老師接下來設計以下問題:容器里裝有多少水?(72立方分米)以容器的后側面為底面,水深多少分米? 72÷(6×5)=2.4 (分米),還有別的方法可解答嗎? 這時學生很多都不知道了,老師可接著問,換后側面作底面與原來的底面有什么共同之處? (長沒變)只有什么變了? (寬、高) ,水的體積變了嗎? (沒有)那么可以怎樣算? 4×3÷5 =2.4分米。通過層層設問,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創設氛圍
教師在課堂上,可采用多種學習、教學方式,創設學生樂于學習的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消除緊張情緒,抑制不良心理因素。如速算比賽、接力賽、小組賽、分組練習、搶答,選答等。還可把學生帶到室外,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游戲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學到知識。例如,在小學二年級“認識方位”時就可以將學生帶出教室。51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心理得到滿足,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是學生能長期堅持的動力。這種方法在教學中是常用的,又如,回答問題正確后,給予表揚,在作業本上寫表示肯定的符號等。這些是最基本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更多的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學生更高的學習熱情,例如,可以提一些學習要求,讓學生自己學習,掌握知識。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學具。演示學具,從中悟出道理,學到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在小組或班上當小老師,教別人。當然,在成功體驗方面,我們要注意因人而異,成績好的,機會要多些,成績差一些的,我們更要給他機會,使得人人都能獲得學習成功的機會,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2]。
五、培養探究意識
新課改的一個亮點是加強學生的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活動。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或合作交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總結規律。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以后,就會不滿足于現狀,希望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探索者,于是就千方百計去另辟蹊徑、求新求異,以滿足好勝心。從而增強學習興趣。抓好開放題、一題多解教學就是最好的捷徑。
六、趣題巧解
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例題和習題的設計和選擇,要有趣味性、靈活性,要進行一題多解、巧解的訓練。要引導學生對原理進行廣泛的變換和延伸,盡可能延伸出更多相關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問題。通過美妙的結論、精巧的解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方法精巧雖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但對學生而言,可謂了不起的創新成果,應予充分肯定,使之嘗到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數”與“形”結合的自覺性,養成良好地形象思維的習慣,無疑是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在完成這個教學任務的過程中,直接收益就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覺地將抽象的數量關系變成看得見的空間形式,在鮮明而生動的形象的直觀指導與啟迪下,進行積極有效的邏輯思維活動,簡捷、有效、成功地解決數學問題,逐漸嘗到了解決數學問題的樂趣。這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七、動手操作參與教學
數學尤其是幾何,比較抽象,所以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對思維發展是很有利的,學生通過操作,會獲得大量與數學知識密切相關的感性材料,在大腦中形成表象,在經過分析、推理、判斷、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形成概念,對知識的掌握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如:講三角形的性質“三線合一”時,先讓學生畫出一個等腰三角形,然后再做出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結果都會發現三線合一,那么教師提問:“為什么這三條線段重合?”學生當然不明白其中原因,教師進一步啟發引導,引之以思,啟之以疑,導之以問,教之以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開闊了學生的思維興趣。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方法是多樣的。只有因地制宜地、不間斷地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的培養,才能提高數學的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 陳志高. 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 當代教育論壇, 2006(18):114.
[2] 劉秀華. 淺談初中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中, 2015(8):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