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秀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近年來理論和實踐的雙熱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高校如何在專業教育教學中更好地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并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教學
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中指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性個性的人才為目標,不僅僅以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會,針對那些打算創業、已經創業、成功創業的創業群體,分階段分層次的進行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業能力鍛煉的教育[1]。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夠統一。有的高校認為學生需要創業教育的是極少數,開展創業教育的需求和意義不大。有的高校教師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任務是學好專業知識,不應該鼓勵他們去創業。目前社會上對大學生創業也存在一些錯誤認識,不少人認為大學畢業生屬于“三無”(無資金、無場地、無經驗)人員,創業必然要失敗。在社會的影響下,一些在校大學生自身對創業教育的理解也存在偏差。
2、創業教育課程不夠系統。我國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課程并不完善,創業教育至今沒有納入到學校整體育人體系中,也沒有列入對高校考核評估的指標體系中;創業系列課程嚴重缺乏,尚無統一、科學的創業教育教材及正規化、學科化的課程體系,也缺乏切實有效的制度安排;創業教育浮于形式,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還停留在搞一些與創業有關的活動階段,參加活動也僅限于一些國家或省里的創業計劃大賽,參與活動的也只有少數人,帶有極強的精英化傾向。
3、創業教育師資較為缺乏。高校中從事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普遍不足,主講教師大多擅長于從理論到理論,其自身的創業經歷十分有限。這些老師在實施創業教育過程中,缺乏鮮活、生動的創業案例,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另外,在學校組織的創業活動中,指導工作的多為學生輔導員。他們在具體指導時更多地是宣傳一些創業政策、創業形勢、創業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很少有專業或專職老師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指導工作。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教學的融合
1、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創新創業意識。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觀念,構建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高校要通過各種方式,在大學生中大力開展創業思想教育,確立以創業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觀。專業課的教學應呈現出形式多樣、手段多樣的特性,在專業教學過程中一邊可以進行理論教學,一邊可以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培養模式,提供靈活多樣的課程安排和開發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模式,提倡探究式學習,包括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以研究為基礎的學習、以發現為基礎的學習等,賦予大學生獨立自主的創新空間。
2、推廣創新思維訓練,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在培養學生系統掌握本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加大選修課程比例,推行輔修制,增強課程的選擇與彈性,拓寬學生自主選擇空間,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大學生的創業文化底蘊和提高創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解析并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批判性思維、洞察力、決策力、組織協調能力與領導力等各項創新創業素質,使學生具備必要的創業能力。加強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的交叉融合。課堂教學通過典型案例式、引導探究式、任務驅動式等教學方法滲透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開放思維,大膽創新,啟發學生的創業思路、拓寬其創業視野。例如,發現法和探究法等教學方法的運用,鼓勵學生活躍思維,破除思維定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小組合作為單位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成員分工合作,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同時還可以從中觀察和發現具有決策力和領導力的適合創業的學生。
3、瞄準機遇,培養學生的環境認知能力。創業環境的認識,對于每個創業者至關重要。引導學生認知當今企業及行業現狀,了解創業機會,把握創業風險,掌握商業模式開發的過程、設計策略及技巧等。學生應該走出課程,走進市場,發現和分析市場需求,進行相應的市場調研和網絡調研,獲取第一手資料,通過撰寫調研報告獲取創業機會并且把握創業風險。
4、通過實踐模擬,整體認知創新創業。加強創業實踐活動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以校內外創業基地為載體,充分發揮社會實踐、創業實習、創業實驗及創業計劃大賽、職業規劃競賽等在增強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方面的作用,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競賽,將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融于競賽之中。在校園內設立創業園區、小企業孵化器等,學生可以提出項目申請,方案獲通過后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開辦一些校內公司或在校內經商等。設立專門學生創業管理機構,進行學生創業項目的組織、督查、評審和驗收,開展學生創業專題培訓、經驗交流、個別輔導等創業教育活動。通過創業計劃書撰寫、模擬實踐活動開展等,鼓勵學生體驗創業準備的各個環節,包括創業市場評估、創業融資、創辦企業流程與風險管理等[2]。
總之,專業教學可以從意識培養、能力提升、環境認知和實踐模擬這四個方面來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但是作為一種全社會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創業尤其是創業更是涉及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創新創業教育還必須要緊密結合道德素質和職業素養的培養。
作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導向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在專業教育教學中必須要滲透創業創新教育,通過改變教學課程及教學方式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使它成為大學生自身的素質,助其在未來的道路上成為一個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秦翀.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及方法初探[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24).
[2] 王健,市場營銷專業《連鎖經營》課程教學的思考[J].職業技術,2016,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