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峰
摘 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其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也趨于普遍化,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將其與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相整合,以實現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有效教學,這不僅是當前物理教師探討的主要問題,更是新課改下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主要結合信息技術的特點,提出了將其運用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幾點方式,以期使物理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運用
物理是一門抽象性比較強的學科,其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要求也較高。在當前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注重物理知識的講授,而對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則有所忽略,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與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物理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等手段設計課堂的教學,通過生動而新穎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真正地使物理教學的效果得到保證。
一、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內容具象化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形象思維較強,抽象思維能力還處于形成與發展的初級階段。因此,面對物理課程中的大部分知識,學生學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那些難以通過實物展示的方式來學習的內容,那么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教學,利用多媒體設備的視頻、動畫等功能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從而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真正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光的直線傳播”時,學生對于這節內容中的日食、月食的形成都不是很理解,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一邊講解一邊讓學生看教材中的圖片,受空間抽象思維能力的限制,有些學生還是會覺得難以理解,導致他們的學習興趣降低。那么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設備,利用網絡上的資源為學生播放日食、月食的形成過程,通過直觀的觀看,學生就可以很容易理解這些內容,也有助于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提高物理教學的實效性。
二、運用信息技術將實驗教學直觀化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其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可以說實驗與理論知識是相輔相成的。因此,物理教師也要注重實驗的教學,通過恰當的組織與引導逐漸激活學生的思維。雖然有些實驗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參與,但是學生觀察到的只是實驗的結果,對于其中的變化原理仍要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也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要切實地培養學生的物理素養,教師可以在學生操作完實驗后,利用多媒體將實驗過程中的變化詳細地呈現出來,讓學生可以真正地了解這個過程,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進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利用滑動變阻器探究歐姆定律時,學生在自己的操作中可以探究出結論,但是對于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還會存在一些疑問,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出示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并將電路圖中的電流流向、滑動電阻器中的通過電流等借助箭頭表示出來,讓學生可以跟隨著電流的運動將這個電路圖理解并掌握,也讓學生真正地掌握了這個實驗的原理,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效果。
三、運用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結構化
每一堂課的教學都有重點、難點,很多物理知識之間也具有緊密的聯系,如果教師僅僅是注重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很可能學生掌握的都是零散的物理知識,他們無法將當堂課所學的內容與以往所學的內容相聯系,也無法為接下來的知識學習打下基礎,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死學習”。要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物理教師就要注重物理知識的框架,在每節課或者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結束后,教師都可以引導學生畫出框架圖,然后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帶領學生一起復習所學的內容,以幫助學生整體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其在腦海中形成一個邏輯緊密的框架結構,從而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使其在處理物理問題時可以靈活地應用所學的知識。
例如,在教學了“力”這一單元的內容后,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將這一單元的內容進行總結,并列出相應的框架圖,包括重力、彈力、摩擦力等,學生總結的過程也是復習所學內容的過程,從而便于學生做到溫故知新。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學生的框架圖,也可以出示課前制作好的課件,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并積極主動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從而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思維的良好發展。
將初中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對于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豐富課堂教學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的教學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要借助多種有效的手段來開展教學,通過恰當的設計營造出濃厚而和諧的學習氛圍,以真正地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物理素養,為其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宋國杰.淺談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4(1).
[2]姜華.淺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整合[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