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帥
摘 要:古詩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中國文化史上廣為流傳的文化瑰寶,同時,它也為人們的教育和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語言資源。學好古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情感,所以說,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重結合新形勢下的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地創設古詩學習情境,進而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古詩。針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展開研究,實現古詩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古詩,可見,古詩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深遠的影響。而語文課的開展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語文知識素養,其中的古詩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有效地進行古詩課堂教學是當前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所以說,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要時刻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古詩知識,體會古詩的魅力。接下來,本人就小學階段的古詩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古詩教學要注重激發學生興趣
古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學生所學的重要內容也是通過課堂那關鍵的四十五分鐘所得到的,所以說,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很關鍵的。小學生有著他們獨特的身心特點,因此,語文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教學內容,創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的古詩課堂更生動、豐富,這樣才會吸引學生去求知,才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小兒垂釣》這首古詩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吸引學生更好地進入古詩情境,根據古詩內容可以設計這樣的故事開頭:“有個蓬著頭發的小孩子想去學釣魚,他來到了河邊,側著身子坐在長滿莓苔的石頭上,因為他比較小,所以那些周圍的草都要遮住他的身子了,他認真地釣魚,一動不動,這時,有人路過這里,想要問路,他則是擺擺手不搭理人家,你們知道他為什么這么做嗎?”學生聽得認真,也漸入佳境,這時向他們提出問題會更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生在聽到問題時都紛紛舉手發言,課堂氛圍也變得活躍起來,他們回答說:“這個小孩兒是怕驚到了魚,怕把魚嚇走了才不理這個路人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了積極性,接下來,老師就可以自如地進行下面的教學。
二、淡化古詩的詩意,讓學生品析誦讀
每首古詩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有著它相應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讀出來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試想,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強加給學生,那么學生的思維就被固化了,他們也只能學會接受,而不會去創造。每個人都有著他們自己獨特的審美觀點,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去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這樣不僅能活躍學生的思維,而且還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加深他們對古詩的思考和理解,從而讓他們擁有豐富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泊船瓜洲》這首古詩的講解中,詩中用了“一水”“又綠”“何時還”等詞,這些詞都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這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充分聯想,通過自己品讀此詩來對這首詩進行理解,進而自己去感悟詩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學生們在通過聲情并茂的大聲朗讀后,紛紛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感受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同時,他們也體會到了古詩的獨特魅力。
三、拓展閱讀,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古詩有著它豐富的文化底蘊,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古詩資源,所以說,老師要利用好語文教材,積極地開展古詩閱讀,并且要合理地開發教學資源,帶領學生領略豐富的古詩意境。我們知道,每首古詩背后都包含著它相關的歷史背景,在這一方面,老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搜集和積累這些歷史信息,在學習古詩前,先要了解與此詩有關的知識,這樣才能更深層次地理解古詩內容。在這樣慢慢的積累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會漸漸提高,文化底蘊也會豐富起來。
例如,在學完一首古詩后,老師可以進行相關的古詩鏈接,比如說,在學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后,可以向學生提問:“這首是李白的詩,我們還學過哪些他寫的詩呢?與李白同代的詩人都有誰呢?”又如,在學完《泊船瓜洲》這首古詩后,老師可以問學生:“除了這首古詩,我們還學過哪些古詩是表達思鄉之情的?”以這樣的方式來拓展學生的閱讀,讓學生擁有更寬闊的古詩視野,除此之外,學生在積累一定的古詩知識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創作,并進行點評,也可以讓其與其他同學進行互賞,體會學習古詩的樂趣。
總之,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老師要不斷地探索與實踐豐富的教學方法,并且要時刻秉持著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扎實學生的古詩基礎,為培養他們語文素養和文化底蘊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單永貴.淺談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2010(9).
[2]張移成.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新一代(下半月),20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