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霞
摘 要:由于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學教育中信息技術教育急需加強;而在新理念的指導下,也急需構建新課堂。因此,作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該順應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趨勢,轉變教育觀念,不斷認識和創新出教育方法,構建小學信息技術新課堂,提升教學質量。對新理念背景下,打造小學信息技術新課堂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新理念;小學信息技術;新課堂
計算機在我國教育中的普及相對來說起步比較晚,尤其在小學。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小學生對計算機只會簡單機械地操作,很少有學生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將之靈活運用。所以,對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在新的理念下,打造新課堂,讓課堂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一、新課堂建設的必要性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可是現在編寫教材會受到很多限制,改革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小學計算機和傳統學科還未完美結合。在新時代背景下,知識和技術日新月異,因此,教學課程和形式隨之需要作出很大的變化,積極順應課程改革的趨勢,達到新課程改革目標的同時,符合時代發展要求。[1]
新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研究能力,以便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精神。同時,教師要借助現代信息科學技術,拓展和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因此想要更好地發展信息技術教育,還需注重和其他學科相融合,改革以往的傳統教學課堂,創造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模式。所以,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和自己通力合作,進度一致,并且在提高備課質量的同時,加強和其他學科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促進學生各科學習能夠協調發展。
二、新理念打造小學信息技術新課堂的策略
1.在新理念下拓展新思維
新課改要求加強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運用,促進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因而需要及時調整教師的教學理念,將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有機結合,才能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更新學習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創新精神。同時,教師在現代教育觀念的背景下,要改變自身的學習和教學思維,不斷審視自身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舊的教育思想,并且積極聯手其他科目的教師,營造新的課堂環境。[2]
信息技術新課堂的教育空間應該更加廣闊,因此,要拓展學科的界限,建立健全開放的學習系統,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框架,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實用的信息技術,突破教育和課堂的限制,有機融合其他學科,擴大學習范疇,進而在掌握有價值的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
2.在新理念下改變教師角色
教師和學生都是充滿活力的,他們喜歡新鮮事物,而且傾向于接受和理解直觀實物。因此,如果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只是在課堂上純粹地教授操作技巧和方法,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失去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學習畫圖軟件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畫圖軟件以及相關知識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或者做成動畫的形式,之后采用游戲或者比賽的方式,引導學生練習軟件的使用,鞏固所學知識。另外,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注重提供師生交流互動的機會,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的問題,并幫助其解決問題;設置研究討論型課堂,針對學習中遇到的難題以及困惑,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之后,和其他同學或者教師進行討論,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也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智慧。
3.在新理念下有機融合其他學科
信息技術教育除了計算機教育課程本身,還涉及運用計算機輔助其他學科的教育,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獲取、分析以及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之后,才可以更好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因此,信息技術的教學需要結合其他學科,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點。[3]比如,在學習繪畫軟件的時候,教師可以融入美術課,在教授畫圖程序的時候,講解相關的色彩知識,讓學生了解色彩的原理。通過這樣的融合,學生不僅掌握了基礎的計算機操作,而且還掌握了相關的美術知識,也引導了學生將信息技術課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學習。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各級教育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而且在各學科之間,也會更加注重優勢整合,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從而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新的科學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也是如此,教師要緊跟時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教授學生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打造生動活躍的新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信息技術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實踐例談[J].信息化建設,2015(11):193.
[2]付亞環.談利用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3):191.
[3]聶云龍.淺談如何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信息學習能力[J].現代交際,2013(6):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