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華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小學學習中的基礎部分,也是整個學習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應該引起家長和教師的重視。閱讀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而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最好時間段就是一年級。分析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一年級學生
閱讀能力不僅關系著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成果,更關系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們從最開始閱讀幾個漢字構成的句子再到閱讀數萬字的文章并體會其中抒發的情感,這是一段長時間的學習過程。學生在小學一年級時,沒有任何學習閱讀的基礎,就會帶著好奇心去學習。學校和教師也要好好把握這一關鍵時期,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將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概況
1.學生沒有自主閱讀的能力
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剛剛升入小學,學習的環境與幼兒園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在升入小學前,學生并沒有接觸較為系統完善的學習,而其自身因為年齡過小所以自控能力較差,最后造成了所有的閱讀都是家長或者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去完成的。總的來講,一年級的小學生需要教師去培養他們自主閱讀的習慣。
2.語文閱讀教學形式老舊
原來的語文教學模式都是填鴨式教學,教師從拼音教起,到逐漸認字,然后不斷增加認字量,大多數教師認為學生只有認字達到一定數量才能開始閱讀。其實不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認字同樣重要,在教學中應該同時進行,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沒有任何輔助記憶的方法,單純憑借死記硬背無法達到教學要求,教師應該在認字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簡單的閱讀去實現對生字的理解,加深記憶。此外,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先進行陌生字詞的講解,忽視其在文章中發揮的整體作用,這樣一來學生就無法在最大程度上體會到學習課文的樂趣所在。
二、一年級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對策
1.重視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
學習要靠自覺,只有自己真正想學習才能真正地用心,才能夠學好。閱讀亦是如此。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的年齡過小,無法完全進行自主閱讀,一年級的學生最初要從拼音學起,而從拼音到漢字的學習還需要時間的過渡。要培養一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先要培養學生們的自主閱讀習慣。第一步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可以在教室內設立讀書角,放置學生們愛看的益智圖書,讓學生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還能夠在學生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讀書心得報告會,學生們可以把自己閱讀的書向同學們分享,暢所欲言,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發言都要進行適當的鼓勵,對發言最突出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讓學生們之間形成競爭感,增強學生堅持閱讀的動力。
2.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閱讀不僅僅是讀的過程,更是思考的過程。教師不僅僅要鍛煉學生閱讀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設置引導設計,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而讓學生得到屬于自己的閱讀方式。比如,在講解《春雨的色彩》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向學生布置觀察任務,觀察春雨的顏色,然后在正式講課時讓學生們暢所欲言,積極討論,然后師生一起大聲閱讀課文,這樣一來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就會對課文有深刻的理解,不僅能讓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與閱讀能力,同時還能鍛煉學生們對文字的感悟能力,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強化閱讀與看圖訓練能力的融合
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想象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好,這是因為圖片對學生們的吸引力更強。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可將圖片與文章結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在講《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教師可以圖文結合,根據圖片和文章讓學生討論到底誰才是小蝌蚪的媽媽,利用看圖說話去培養學生思維與閱讀之間的聯系,有助于提高學生將圖片轉化成文字的能力,此外也可以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
4.強化閱讀與說話能力的整合
把人類比作一臺計算機,那么閱讀和思考就是計算機的運作,而說話就是計算機里信息的輸出,由此可見閱讀與語言之間密不可分。在課堂上有著一個普遍的規律,那就是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表現都非常活躍。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在講解《小壁虎的尾巴》時,其中涉及的對話內容較多,因此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用語言聲情并茂地表達小壁虎的情感,經過集體的活動學生在鍛煉自己勇氣的同時還能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的來講,一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鍛煉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能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與思維水平。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也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郝艷霞.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J].學周刊,2011(6).
[2]王慧文.淺談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聽說能力的培養[J].前沿,20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