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菊琴
摘 要:傳統文化是歷史演進過程中的文化積淀,是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各個階段性的表征,自21世紀初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中國加大了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文化往來,在這個思想文化激蕩的年代,如何積極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好價值取向工作成為當前教師思考的熱點問題。從傳統文化角度出發,引導青少年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青少年;價值取向;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現形式,對學生和社會發展都有著重大的影響。當前青少年多是獨生子女,作為家長手中的至寶,部分青少年囂張跋扈過于自我,特別是伴隨著商品經濟和外來文化的沖擊,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正確價值觀的樹立產生重大影響。加強青少年的傳統文化教育,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優勢,加大青少年的素質教育,鍛煉他們判別是非的能力,幫助青少年解決新時期價值取向的問題,以便更好地應對時代的挑戰。
一、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會實踐中積累的精神文化遺產,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有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主要以詩、詞、歌、賦、民族戲曲、對聯、書法、國畫等多種形式進行呈現,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它包括思想觀念、道德情操、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等多個層面的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中貫穿著幾個重要的思想直接影響著人們價值觀的建立。首先,崇尚倫理道德,將自強不息的精神貫穿在整個文化體系中,古語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代表了古人的人生追求,一直以來都備受人們追捧。像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都是對這種精神的完美詮釋。其次,堅持辯證思想,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也是傳統文化重要的思想內涵,人本思想、民族精神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文化瑰寶,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及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的思想境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學習和追求的目標。
二、當前青少年價值取向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中國實行對外開放過后,社會被各種思潮沖擊著,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功利化越發危害著青少年的成長,價值取向是青少年自身對于價值的追求和選擇,青少年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擔負著國家復興強盛的重要任務,但當下青少年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過于強調自身價值,競爭意識較強,忽略了合作,同時還出現了信仰危機,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相對較為薄弱,如果不及時進行調整,長此以往,必然會對青少年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傳統文化對青少年價值取向的影響
傳統文化在青少年思想和道德素質培養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能夠增強青少年的道德修養,同時可以有效抵制外來思想文化的侵害。近年來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人們加大了對外來文化的重視力度反而忽視了本土的傳統文化,這將會給學生未來的健康發展埋下隱患。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讓青少年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念,以便青少年更好地應對日后生活中的挑戰。
傳統文化可以增強青少年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青少年在學習古人先進思想文化的同時可以補充自己的知識系統,當前學生的學業壓力過重,很多時候家長和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價值觀的塑造。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在開拓他們視野、豐富學生精神內涵的同時,提升青少年的思想境界,培養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以便青少年在日后學習工作中能夠遵紀守法,培養他們的自律意識,便于青少年在復雜的社會環境里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可以組織學生學習“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愛國精神,將自身價值與國家利益結合在一起。
開展相關教育活動時一定要根據當下社會現狀進行調整,及時對知識系統進行更新,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總而言之,自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便開始了轉型之路,當前社會上各種思想文化激蕩,注重青少年價值觀念的培養,避免青少年言行脫節問題的出現,積極開展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便青少年在紛繁莫測的社會環境中經得起考驗,抵御得了誘惑,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藺悟儒.高效利用傳統文化經典對農村中小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J].學周刊,2016(9):107.
[2]石小芳,姚璐.論文化傳統對課程價值取向的影響[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