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昂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探究式教學越來越受到老師們的歡迎,因為開展探究式教學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這對教師的觀念和能力提出了挑戰。探究式教學更注重思維的活動,它是建立在數學問題基礎之上創新學習方式。那怎樣進行探究式教學呢?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方法
數學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探究模式來討論和分析數學問題的教學類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其實是在模擬科究活動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它涵蓋了兩個關系密切的方面:首先是要塑造“學”為主要內容的探究式學習氛圍,課堂氣氛要顯得輕松愉快,這樣學生才能隨心所欲地發現自己所要的數據和內容。學生也可進行各類設想、自主地檢驗所思所想。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切實地擁有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教師種種誘導學生發現答案的模式已經不適用探究式教學。再就是教師要為學生做出必不可少的輔導和引領,這樣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就能夠在準確無誤的方向中前進。從實質來講,探究式學習就是讓學生掌握和理解科學研究的思維模式和途徑,運用已經學過的數學信息、思想、方法等分析和破解問題,這樣就能夠從多方面訓練學生在探究、獲取、運用實施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技巧和模式,創新思維以及實踐意識都得到了培養。
一、初中數學常見的探究學習的數學問題
初中數學教材中的探究性問題大至分為以下幾類:
1.條件性探究問題 此類題型給出問題的結論,探究使結論成立的條件,其解題策略常采用分析法。
2.結論性探究問題此類題型給出問題的條件,探究問題結論,其解題策略常用總結法,即由已知條件推出問題結論。
3.結論存在性探究問題此類題型是探究符合條件的結論是否存在,常采用:假設存在→推理→得出結論合理或矛盾。合理者結論存在,矛盾者結論不存在。
4.規律性探究問題 此類題型由特殊推廣到一般,探求規律,其解題方法常采用歸納法,將一般化歸到特殊,尋求途徑找到規律。
二、探究式學習的特點
探究式教學的特點新課程理念是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建構以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互動、探究創新為主的教學方式,培養新世紀的創新人才。相對于傳統的授受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有以下特征:
1.學生自主參與,獲得新知和培養能力探究式教學不是先將結論直接告訴學生,再通過實驗加以驗證,而是通過“做”讓學生獲取知識,學生通過各種探究活動諸如觀察、調查、制作、收集資料等,自己得出結論,參與并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建構起對自然新的認識,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這種通過復雜多樣的活動情境來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識,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從而使他們在面對實際問題時更容易激活知識、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是積極主動的。才能夠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2.以問題為中心,激發學生思維興趣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習的內動力,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究是從問題開始的,發現和提出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開端。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通過實驗、觀察、閱讀教材等途徑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要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將新知識置于解決問題的情境當中.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3.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認知理論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從已有的經驗開始。教師只有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實際出發.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否則,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4.合作學習在探究教學中。學生常常需要分組制訂工作計劃、分組實驗和調查,需要討論、爭論和意見綜合。由于已有經驗、知識背景、思考問題方式上的差異,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會產生差異。合作學習能擴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或批判。從而建構起新的和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三、引導學生學會探究
1.讓學生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宜過早地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應給學生提供學習材料,讓學生利用這些材料去分析問題,從而能獲得結論,發現新知識,構建新的認知領域.在提出教學問題上,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和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教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這樣,問題產生后,學生能快速且本能地就有一種想去探究和思考的沖動,這讓學生體驗到思考并得出結論的愉快,提高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和勇氣。
2.讓學生做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實踐活動能有助于學生的智力發展和技能的形成.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操作和動手活動,如制作模型、動手計算、板書演示等,可以激發學生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學生領會事物內在原理,把握規律,掌握技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發展。
3.讓學生講科學研究表明,多講話會使人靈感涌現增加創造力,因此,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提高思維水平.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口頭表達、回答問題、闡述理由、進行語言交流的機會,及時反饋學習情況的各種信息,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
4.讓學生交流在數學教學中,對同一問題的認識讓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相互交流意見,爭辯不同觀點,可以使含糊的問題明朗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增強并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敏捷性。
5.讓學生小結在每節課的內容學習結束時,讓學生小結此次課所學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使所學的知識更有條理,方法更加凝練,而且便于學生積累、儲存和強化記憶。
6.讓學生提出問題每節課學完后讓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或自己的困惑,讓所有的學生共同來解決,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樣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愿意去探究,有興趣探究新的問題。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學生在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學生通過與同學的分享、交流后可以從中得到自信和成就感,也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完善自己的思路,讓學生感到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自主探索,成為新知識的發現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