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華
【摘要】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88例患者均為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病例,按照筆者所在醫院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接受常規圍手術期護理,觀察組接受臨床護理路徑下的護理模式。出院當天,向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表,由患者或其家屬對護理情況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根據護理服務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同時統計患者住院期間發生的并發癥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93.1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期間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下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患者滿意度,減少術后并發癥,值得推廣。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 肋骨骨折; 血氣胸; 并發癥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4.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4-0090-03
肋骨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肋骨骨折患者多伴有血氣胸的情況。造成血氣胸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暴力致傷后,肺部壓力忽然升高導致肺泡破裂,氣體通過裂孔進入胸腔,引起患者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血氣胸癥狀。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必須及時進行手術治療,而適當的護理措施是保證手術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的關鍵[1]。本次研究以筆者收治的88例患者展開分析,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8例患者均為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病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影像學檢查確診。按照筆者所在醫院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先后順序分為兩組,每組44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24例,年齡15~74歲,平均(44.5±4.9)歲;觀察組中男26例,女18例,年齡18~73歲,平均(45.6±5.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排除手術禁忌和不簽署同意書的患者,本次研究經筆者所在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入院前指導檢查、現場急救、病情觀察、加強巡視等基礎護理。觀察組患者行臨床護理路徑下的護理措施,組建護理小組,結合護理經驗和臨床技術、醫學知識為患者制定住院時間流程,確定并規劃治療護理項目、順序及實踐,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完善[2]。入院當天,要及時觀察患者有無氣促、呼吸困難、發紺和缺氧的情況,及時連接心電監護,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血氧飽和度,注意患者有無呼吸音變化、反常呼吸運動、氣管移位等情況[3]。術前1 d下午,巡回護士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全面了解患者的基礎疾病等情況,根據入院后檢查結果進行評估,確定術中需要關注的事項。針對存在緊張、焦慮的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幫助他們消除緊張情緒;同時,指導家屬協助患者進行術前準備,包括洗澡、禁食、禁飲等操作。向其簡單介紹麻醉、手術經過及配合要點,術后注意事項,增加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手術當日,當患者進入手術間后,立即建立靜脈通路、連接心電監護。調節好手術間內溫度和濕度,注意給患者保暖,手術過程中要監測體溫的變化,高齡患者尤其要注意預防低體溫的發生。手術轉入監護室后,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護理路徑表對患者實施護理。術后第1天,可取半臥位,鼓勵患者完成咳嗽排痰、體位轉換,加強巡視,注重引流管的位置、引流量及液體夜色。術后第2天,選擇半臥位,將床頭適當抬高30°~45°,觀察傷口敷料情況,指導患者完成有效的咳嗽、咯痰等,必要時可采用機械吸痰或人工排痰等措施,囑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飲食,詳細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引流情況[4]。術后要隨時關注患者的飲食情況,根據病情。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和傷口變化,做好胸腔引流護理。加強對引流裝置的檢查,觀察期有無脫落、移位、折起等情況;定時對傷口及引流管進行消毒;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標準,防止逆行感染[5-6]。出院當天,簡單介紹預后注意事項,囑患者家屬加強對患者的觀察,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入院處理[7]。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出院當天,向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表,由患者或其家屬對護理情況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根據護理服務評價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同時統計患者住院期間發生的并發癥情況。非常滿意: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能配合護理人員實施護理服務,滿意評分在90分以上。基本滿意: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基本能配合護理人員實施護理,滿意評分在70~90分。不滿意:均未達到以上要求。滿意度=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2例發生呼吸道感染、1例出現疼痛難忍,并發癥發生率6.82%;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2例發生傷口感染、3例出現呼吸道感染、2例出現壓瘡,并發癥發生率15.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1013,P<0.05)。
3 討論
肋骨骨折多因硬物撞擊或胸廓前后方向受到暴力擠壓所致,患者一般表現為胸部疼痛,除了骨折和外傷意外,多數患者還伴有血氣胸的情況。骨折引起的血氣胸多是因受到暴力致傷后,肺部壓力忽然升高導致肺泡破裂,氣體通過裂孔浸入胸腔,造成血氣胸。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是血氣胸的典型癥狀[8]。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患者死亡,有研究者提出,應用有效的臨床護理路徑可保證手術效果,減少患者痛苦,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關鍵。臨床護理路徑是近年來臨床護理工作中常見的一種護理模式,通過組建臨床護理路徑發展小組,為診斷、疾病、手術制定一系列的標準化護理流程,目的是為患者打造舒適的住院環境,保證治療效果,降低醫患雙方成本,提高滿意度。endprint
臨床護理路徑表是以時間順序為主,在患者入院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當完成某一項護理服務后就應及時標記并進行評價。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要求嚴格按照護理路徑表制定護理服務實施,嚴格記錄,確保護理工作與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內容相符合。自筆者所在醫院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下的護理措施以來,護理質量得到顯著提升,護理滿意度也大大提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93.1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期間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黃坤瓊[9]的研究結果相符,黃坤瓊針對收治的100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患者,分別行常規護理模式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措施。結果顯示,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再次證明,臨床護理路徑對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具有積極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下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患者滿意度,減少術后并發癥,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聶衛華,盧金紅,李艷茹,等.臨床護理路徑對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2,34(16):2537-2538.
[2]王亞娟.臨床護理路徑在51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33(20):104,106.
[3] Kim Jong Kyung,Chang Sun Ju.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th Korean clinical nurses' attitudes toward organizations and voluntary turnover intention:A path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15,21(4):383-391.
[4]鄧琳琳.臨床護理路徑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2):230-231.
[5]王金枝.126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病人的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10,8(25):2317.
[6]蔡荷鳳.臨床護理路徑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當代醫學,2014,14(28):117-118.
[7]成麗,馬玉卓.臨床護理路徑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28):3181-3183.
[8]王立春.臨床護理路徑在肋骨骨折并血氣胸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5):230-231.
[9]黃坤瓊.臨床護理路徑對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的應用[J].心理醫生,2016,22(15):137-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