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鷹
【摘要】為了避免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的機械、被動,在英語課堂中提出學生生互動的教學方式,《英語課程標準》也中提到“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途徑”,本身首先闡述了合作學習的含義和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合作學習的內容和特征,最后舉例說明了如何在中學英語課堂中進行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
【關鍵詞】中學英語課堂 合作學習 教學實踐
一、合作學習的含義和重要性
合作學習是一種通過教學中的社會交往,學生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共同合作來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和學生社會化的進程。在英語課堂強調以教學過程為載體而實現合作性的人際互動,從而達成學習的目標。《英語課程標準》 中提出了 “課程應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實踐、培養跨文化意識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和積極情感態度的過程”。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更多強調的是英語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學生學習建立在機械、被動基礎上,忽視學生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影響,把教與學的過程只看作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互動的過程,忽視了課堂中生生互動的重要性。合作學習成為我國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以及廣大中小學教師在教學實踐工作中廣泛使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合作學習的方式鼓勵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更好地適應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中學的英語教師必須正確的理解合作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有效地去運用它,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二、合作學習的內容和特征
1.合作學習的內容。在中學英語課堂中,合作學習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之間積極的互相依賴。在合作中學英語課堂里,小組之間為了達成某個目標互相依賴、小組之間的角色互補,達成目標則集體獎勵。
(2)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確保學生相互幫助完成任務,要求學生討論學習過程與結果。在相互作用過程中,每位合作成員都能夠直接交流,建立并維護合作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
(3)個人責任。每位成員都要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不能逃避,了解彼此的狀況并提供幫助、建議等并對完成全組學習任務負有責任;個體責任是使所有的小組成員通過合作性學習取得進步的關鍵。
(4)交往技能。即與他人在小組中協同學習所需要的組織能力、交流能力、協調能力及相互尊重的態度等;為了達成共同目標,學生必須學會彼此認可和相互信任,進行準確的交流,彼此接納和支持,建設性地解決問題及矛盾。
(5)小組評議。教師要確保合作活動的有效性,所有的小組通過反思或自我檢查的方式,找出問題,解決問題,以期提高小組整體水平與個人能力。教師要給組員提供一個自評的結構及標準并留出足夠的時間,使自評盡量具體。
2.合作學習的特征。合作學習包括以下兩方面的特征:
(1)合作學習是積極地相互促進地學習。合作學習不同于競爭性的學習,它是融入積極競爭的相互促進的學習。我們知道,合作與競爭并不是截然對立的關系。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間的合作淡化了個體間的競爭,避免了個體性情境中個體之間相互排斥、關系緊張的局面,在合作學習情境中,個體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互相依賴的關系,學生必須緊密團結,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共同取得成功。這種積極的相互依賴關系和共同的學習目標能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和支持以及互相鼓勵的相互促進的學習。
(2)合作學習是多方的互動學習合作學習的互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單向型互動,它強調的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方互動。師生互動,就是教師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雙邊互動。而生生互動主要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包括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的互動、學生個體與學生群體的互動、學生群體與學生群體的互動。在多邊互動的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形成了的積極的同伴關系,學生的學習成績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三、中學英語課堂中合作教學的實踐
1.案例一。在一次中學英語課堂中,英語老師讓學生前后兩桌四人分成一組,然后英語老師布置任務。英語老師告訴學生本次作文的標題為Places of Interest,寫作的要求是選擇一個熟悉的城市的景點,并讓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寫作:
Where are we going to visit?
What will we see in ?
Where is it?
How do we get there?
How long do we get there?
限定十分鐘時間寫這篇作文,小組內可以先討論,然后寫作。
英語老師的要求說完了,下面就亂做一團,班上仍然有不少的同學不明白老師的指令,于是有些小組還在談論“老師讓我們做什么?”,但是其他一些小組已經開始著手討論圍繞命題應該回答什么內容,選擇合適的文章的題材、材料。有些小組每個人負責不同的問題回答,有些同學遇到不會寫的單詞、不會用的時態或句型,小組其他成員馬上過來幫助解決,當十分鐘過后,有些小組還沒有開始寫作,有些小組完成了一部分,有些小組已經順利完成。在對作文進行評講結束后,英語老師對各小組的不足進行了簡單評論。
2.案例二。在中學英語課堂上,英語老師采取上面例子中類似的分組方式。然后,中學英語老師布置作文。作文題目和上個班是相同的,而且寫作要求仍然是圍繞已提供的幾個問題來展開。不過,教師這次把寫作過程分成兩個步驟:第一步驟:給學生五分鐘時間討論,有記錄員寫出關鍵詞。然后教師提問,匯報員說出這些詞匯。第二步驟:再給學生十分鐘時間,讓學生邊討論,邊寫句子。把一個個句子再組織成作文。在活動中,多數小組成員能夠參與到活動中去,并且較為積極。她在指導時及時解決組員提出的問題,也關注到一些沒有參與到任務中的組員,對有些閑聊或發生沖突的組員進行干預。課的最后,她注意到了要對整個組進行評價,在黑板上寫出四個組的名字,并給四個組分別打了“優”“優”“良”“良”四個評價,并給每一組的報告員的表現作了簡單的點評。endprint
比較這兩節課中學英語老師教學效果,后面一節課英語老師在步驟上做了一些改進,使教學秩序相對穩定,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合作意識有所增加,完成作文的質量和效率有了明顯提高。
因此從這兩節英語課堂的合作學習中,我們總結出一些中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教學實踐的經驗如下:
(1)合作學習的任務設計。一次好的中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教學,是建立在好的教學任務設計基礎上的,隨意性強、沒有全面、仔細考慮到每一個細節的教學設計,必然導致混亂的教學課堂紀律和效果,因此要想上好一節英語合作學習課,英語老師必須考慮到教學的內容、如何分組,在學生合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那些問題,老師應該如何輔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老師應該對學生的作答作何評價比較合適等等。
(2)合作學習的任務布置。老師清楚明白的布置任務,可以讓每一個組員都明白老師的指令。但是老師不需要重復多次重復指令的意思,這樣就降低了小組合作的難度,在一次任務布置完畢后,如果大部分學生對任務仍然不明白,老師可以再次就不明白的地方再解釋一次,然后就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學習。
(3)合作過程的監督。老師要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進行紀律的維持、協作、監督作用,保持課堂的正常紀律,維持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并對有一些確實比較落后的小組進行適當的輔導。
(4)合適的評價。英語老師可以在合作學習結束后,對各小組進行適當的評價,尤其對于一些表現比較好的小組、個人進行點名表揚,同時也要鼓勵一些落后的小組,同時增加小組內部的互評、自評。
四、結語
針對傳統英語課堂的弊病,在中學英語課堂中進行合作學習的實踐,對學生有諸多的好處,比如增加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起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目的,然而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對英語老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比較高,既要求老師對課堂進行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同時對課堂任務的設計、布置也較普通的教學不同,另外還要求英語老師在合作學生實踐過程中,更側重學生全方位的發展,這與以往只教知識點的傳統教學方式不一樣,因此中學英語老師要想在中學英語課堂中成功實行合作學習來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首先從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抓起,這樣才能幫助中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和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劉紀香.對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應用的思考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7,(15):244-245.
[2]蘇小英.初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J].學周刊,2017,(11):168-169.
[3]周莆蓮.如何開展初中英語合作學習模式的思考[J].英語廣場,2017,(03):147-148.
[4]宋瑞丹.初中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及改進策略[J].英語教師,2017,(04):122-124.
[5]馬麗榮.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探討[J].新西部(理論版),2017,(03):134+118.
[6]肖潔.初中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 2017,(02):201+2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