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川蕓
摘 要:群眾性舞蹈文化發展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隨著社會文化經濟環境的變化,群眾性舞蹈文化發展也展現出了一些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時期群眾性舞蹈文化的社會作用,結合對群眾性舞蹈文化發展現狀的探討,最后提出了幾點新時期群眾性舞蹈文化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群眾性;舞蹈文化;新時期;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文化形式不斷豐富,人們也更加推崇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群眾文化生活日漸豐富,集體舞、廣場舞等舞蹈傳播迅速,并逐漸發展成新興群眾性舞蹈文化形式,群眾性舞蹈文化已經成為群眾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而隨著群眾文化產業的興盛,新時期群眾性舞蹈文化的發展也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因此探究群眾性舞蹈文化的發展問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新時期群眾性舞蹈文化的社會作用
群眾性舞蹈是一種新興舞蹈類型,其基于群眾而風靡,更注重群眾性與參與性,有著更強的娛樂、鍛煉等作用。當前,群眾性舞蹈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群眾性舞蹈文化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從其社會作用來看,群眾性舞蹈文化滿足了群眾自娛自樂的需求,其憑借自身群眾性、地域性等特性,以及舞蹈項目所獨有的審美情趣,能夠滿足現代人對業余文化生活的追求。與其他類型的舞蹈相比,群眾性舞蹈比其他舞蹈更為簡單,更容易被掌握,諸如廣場舞蹈、健身舞蹈、社交舞蹈等,都很大程度上適應了群眾的文化需求,任何一個社區、任何層次、職業的群眾,都能夠參與到群眾性舞蹈文化當中,這種文化實踐的親民性與廣泛性,是任何一種職業舞蹈團體都難以達到的。同時,作為一種群眾性、集體性文化,其豐富了群眾階層的精神文化生活,通過廣場舞等群眾舞蹈參與平臺,能夠將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會層次的群眾聚集起來,通過舞蹈參與、分享等達到放松身心、愉悅精神的效果,群眾也能夠在參與中通過學習、鍛煉以及人際交往獲取生活情趣與審美能力的提升。此外,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城市居民間的交流與交往日益減少,社區、街道等群眾性舞蹈文化的發展,能夠為群眾之前的交際與情感交流提供平臺,促使群眾在業余時間走出封閉的自我空間,積極參與到群眾舞蹈文化活動當中,其對于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無疑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
2 群眾性舞蹈文化發展現狀分析
群眾性舞蹈文化迎來了高速發展,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新時期的發展過程中,也凸顯了諸多問題,現進行具體分析。
1.文化吸引力不足
隨著經濟文化全球化發展,我國文化產業也得到飛速進步,現代快節奏的社會對于群眾而言,有著各式各樣的吸引力,諸多新興文化產業備受推崇,而群眾性舞蹈文化雖然有著良好的發展,但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沖擊與競爭,其文化吸引力亟待進一步提升。并且由于群眾性舞蹈文化受眾面極為廣泛,其容易因群眾文化認識偏差、組織疏漏等問題而使大眾對群眾性舞蹈文化產生錯誤認知,進而導致對群眾性舞蹈文化傳播與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
2.內容形式缺乏創新
隨著群眾性舞蹈的快速發展與蔓延,其舞蹈文化內容與形式創作逐漸展現出“疲態”,題材新穎、形式豐富的群眾舞蹈文化作品越來越難以被看到。同時,許多群眾性舞蹈作品缺乏生活氣息,難以吸引到大眾的眼球。并且由于群眾性舞蹈文化的廣泛性,其參與者專業與審美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其舞蹈文化內容積極性、健康性以及娛樂性兼顧不足,優秀作品欠缺,甚至出現一些低俗的內容作品,使得群眾舞蹈對舞蹈文化藝術以及社會文化秩序帶來負面影響,良莠不齊的群眾舞蹈文化形式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身的傳播發展。
3.專業人才缺乏
隨著群眾性舞蹈文化的不斷發展,社會對舞蹈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多,專業人才問題逐漸凸顯。當前各個社區、街道等群眾性舞蹈文化組織者多為熱衷舞蹈的普通居民,舞蹈工作者、專業舞蹈教室難覓蹤跡。專業人才的缺乏使得群眾性舞蹈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缺乏專業規范的系統制度,也導致舞蹈文化作品在內容以及編排上難以創新與發展,形式老套、缺乏新意的舞蹈文化作品難以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
3 新時期群眾性舞蹈文化發展建議
1.推動文化宣傳
群眾性舞蹈文化的發展,必須要充分發揮其群眾性特征,注重廣泛性與親民性,推動文化宣傳。首先地方文化部門應加強宣傳力度,統一思想認知,協助群眾樹立起正確的舞蹈藝術觀念,積極組織不同街道、社區間定期開展群眾舞蹈比賽與交流活動,吸引更多人參與,活動組織可分為不同的年齡層次,如青少年舞蹈比賽、中年廣場舞比賽、老年健身舞蹈比賽等;同時可在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文化節日積極策劃相關活動,以活動為載體促進舞蹈文化宣傳。[2]其次,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群眾性舞蹈文化的宣傳也應有效融合生活中的媒介,例如積極應用微信公眾平臺、微博等新媒體,使更多人接觸到群眾性舞蹈,欣賞群眾性舞蹈文化的魅力所在,進而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2.創新內容形式
舞蹈文化作品創作,需要基于社會實踐,通過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在生活實踐中獲取靈感,進而找到群眾所需表達的思想與情感,使舞蹈文化作品更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如曾登陸央視春晚的群眾舞蹈節目“俏夕陽”,其演員都為經常聚集在一起跳舞的退休人員,均非科班出身,此節目之所以能夠得到極高評價,是由于其淳樸、自然而又通俗的生活藝術氣息能夠感染到受眾。其模式值得當前的群眾舞蹈文化作品創作借鑒。同時,群眾舞蹈文化作品茶行做需注重情感的平民化,作品中的情感需表現出大眾的普遍心聲,傳達大眾的情感,以真摯、自然的情感抒發打動群眾。此外,面對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與文化產業競爭,針對群眾性舞蹈文化作品的創作,也需要在重視地方文化風格與特色的同時,著眼于當前社會文化審美需求,進而創作出既有著鮮明的本土特色,也包含鮮明時代文化精神的作品,使舞蹈作品既民族又世界,既傳統又現代,提升其觀賞性與感染力。
3.加強專業支持
為進一步促進群眾性舞蹈文化的發展,必須要加強專業支持,通過專業人才的參與促進群眾性舞蹈文化由內容到形式的全面進步。具體來講,可聘請專業舞蹈教師到街道、社區文化站點進行舞蹈教學,并結合地方民俗文化特征,積極創編具有本土特色的舞蹈文化作品形式;同時,地方文化部門可定期開展相關舞蹈培訓工作,積極組織地方群眾舞蹈愛好者參與到培訓當中,提升群眾舞蹈素質,促進群眾性舞蹈文化積極、健康發展。此外也需進一步加大文化投入,建立健全各類群眾舞蹈文化活動所需的配套設施,例如場地、器材等硬件設備以及影像資料、圖書等軟件設備。[3]地方文化職能部門需因地制宜,完善群眾舞蹈文化發展所需軟硬件設施;街道與社區組織也應充分利用基礎條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場地利用率,通過捐贈、購買等方式有效調動群眾管理參與積極性,完善舞蹈活動開展與舞蹈文化發展的配套設施。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群眾性舞蹈文化已成為群眾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拉近了群眾與文化意識之間的距離。當前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與變化,群眾性舞蹈文化要想實現健康發展,必須要從加強文化宣傳、豐富表現形式等多方面入手,也唯有如此,才能夠讓群眾性舞蹈文化更深地融入群眾生活當中,促進群眾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園園.探討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大眾文藝,2014(12):19-20.
[2]丁曉紅.舞蹈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作用探討[J].大眾文藝,2013(24):17.
[3]劉宇輝.群眾舞蹈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J].藝術時尚旬刊,2013(10):112-113.endprint